巴裔少女矢志當中文老師 - 從Afsa 身上看到的香港精神 - 专题故事 - 乐施会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香港、澳门、台湾2014年9月10日

巴裔少女矢志當中文老師 - 從Afsa 身上看到的香港精神

周敏盈 - 图像

周敏盈

周敏盈曾在乐施会工作,主责本地贫穷倡议政策的传讯工作。

Afsa閒時亦盡量以廣東話與朋友及弟弟溝通,以令大家的中文有所進步。 攝影 / 周敏盈

Afsa閒時亦盡量以廣東話與朋友及弟弟溝通,以令大家的中文有所進步。
攝影 / 周敏盈

文:周敏盈
圖:周敏盈/文曉欣

「我爸爸是我第一個教授中文的『學生』,我的志願是教少數族裔中文。他也想我可以在香港工作。」快16 歲的巴基斯坦裔少女Afsa說。

剛升讀中四的Afsa Fathima,不但可以用字正腔圓的廣東話說出她的志願, 亦可用端正的中文字寫出來。聽她以中文表達自己的流暢程度,很難想像她上小學時仍然不諳基礎中文。「我連中文的『一、二、三』也不懂得說,如想上洗手間,也得要請鄰座同學幫忙向老師提出。」Afsa回憶道。

Afsa有一個很地道的中文名字-何雅珊,是她讀小學時,請老師為她起的。「我的願望是做一位中文老師,我想其他少數族裔學生學中文學得開心,不想他們重覆我學中文的艱苦經歷。」

因成績差而要重讀小一

Afsa在香港出生,但沒有正式在港上幼稚園,因雙親不懂中文,除了學校,沒有人協助Afsa學習。2004 年,Afsa入讀香港的中文小學,小一才正式開始學習中文,可惜當時的教育統籌局仍未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中文學習支援,除英文科外,各科均以中文授課。她因為中文程度不足,無法追上課程進度,最終無奈要重讀小一。

3 reduced size

Afsa與弟弟一起玩耍。
攝影 / 文曉欣

雖然Afsa在小學初段學習中文的經歷並不愉快,但讀小五時卻有幸遇上鄰座一位港人同學,幫助她學習中文,成績亦因此大躍進。在掌握了中文的基礎知識後,她更從此愛上了中文。「現在,我中文科的成績不但進步了,而且我是全班第一」。她更立志當中文老師,希望幫助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

很想為香港作出貢獻

Afsa說她爸爸是她第一個教授中文的「學生」。她爸爸更為此感到驕傲,他更想Afsa可以在香港工作,融入香港社會。生於斯,長於斯,Afsa亦很想為香港作出貢獻。但教育配套不足,加上Afsa雙親不懂中文,令她學中文需經歷如此多波折。試想想,如果新一代少數族裔人士繼續學不好中文,而中文課程繼續未能針對其語言學習需要,到他們為人父母時,其下一代也繼續會面對這些困境;長此下去,少數族裔人士也只能身處缺乏向上流動機會的社會環境,這是否公平?

Afsa學中文的艱辛過程,反映許多在港的少數族裔學生的處境。他們雖孜孜不倦學習中文,但因現有中文課程,未能照顧他們的語言學習需要,以致他們在中文及其他學科的學業成績也未及本地學生。新學年剛開始,希望政府能夠將「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延伸至幼稚園,幫助少數族裔小孩從幼稚園打好中文基礎,從根本學好中文,不需像Afsa般經歷那麼多困難。

發奮圖強自食其力

從Afsa身上,我看到香港人一直擁抱的核心價值──發奮圖強、自食其力。香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共融社會,政府應支援少數族裔人士學好中文,使他們可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機會,讓「他們」真正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kit profile pix for blog周敏盈曾在樂施會工作,主責本地貧窮倡議政策的傳訊工作。

編者註 : 政府在年初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在中小學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並增加對少數族裔的支援服務,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然而,樂施會認為更長遠有效的政策,是應將支援焦點放在學前和小學階段,幫助少數族裔兒童打好基礎,及早加強他們學習中文語文的能力。有關樂施會建議的詳細內容,請參閱較早前發表的《英語國家與香港的「第二語言政策」的比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