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五答:回應調整最低工資的爭議 - 專題故事 - 樂施會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專題故事

香港、澳門、台灣2020年11月25日

五問五答:回應調整最低工資的爭議

樂施會 - 圖像

樂施會

樂施會是國際扶貧機構,致力透過政策倡議、社區扶貧及人道救援服務,與大眾共建「無窮世界」。

最低工資由2011年落實至今,總共經歷四次加幅,金額由每小時28元增加至現時的37.5元。疫情下經濟不景,裁員及結業情況屢見不鮮。社會上有意見認爲最低工資的水平應該凍結,避免增加營商壓力;但亦有聲音指出,基層工友過去兩年不辭勞苦地工作,理應得到合理回報。樂施會認爲,不論是數字上還是道德上,最低工資的水平必須上調。

為了讓公衆了解調整最低工資的重要性,樂施會嘗試回應坊間提出的反對理由,並期望當局能夠重視基層工友的聲音。 
 

現時領取最低工資的打工仔,當中不少是從事最基層的清潔工作。(攝影:賴憶南)

現時領取最低工資的打工仔,當中不少是從事最基層的清潔工作。(攝影:賴憶南)


1. 領取最低工資的人數很少,就算凍薪,對整體社會影響不大?

現時領取最低工資的打工仔約有21,200人,當中不少是從事最基層的清潔工作。在疫情最嚴峻期間,大部份上班族尚可「在家工作」,然而清潔工友卻仍在社會最前綫堅守崗位。他們不但長時間在街上清潔,也要冒著受感染的風險到疫廈幫忙消毒,更因爲口罩短缺被搶高價格,被逼重複使用或清洗用過的即棄口罩。但他們並無怨言,不辭勞苦服務社區。政府調整最低工資,令水平不致被通脹蠶食,是對前線工友最基本的尊重,這亦是他們應得的。


2. 現時最低工資已經足夠基層生活?

走訪不同快餐店,不難發現一份午餐已超出每小時最低工資的水平。一些能帶來豐富飽足感的午飯選擇,如雙拼燒味飯、焗豬排飯等,價錢為42至44元(不連餐飲)。有工友表示,午餐只可到中式包點舖買兩個大饅頭當一餐,以節省開支。除了飲食開支,住屋開支亦對他們帶來困擾。有組織調查發現,100呎沒有間隔的劏房,平均月租為4,500元 。若一名領取最低工資的工友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上班26天,他的月入為7,800元;扣除劏房的租金4,500元,整個家庭僅餘3,300元作30天的生活費,情況令人憂慮。
 

3. 調高最低工資會令失業率大幅上升?
現時,失業率上升是基於政府在疫情下實施的各種停擺政策,屬於周期性失業,並非因「加人工」或「改善勞工保障」所導致。有零售商表示,在店鋪每月固定成本中,租金佔63%,工資佔不足3成 。因此,最低工資並不是導致失業率上升的關鍵因素。

在最低工資落實前,資方曾警告將造成大規模的裁員潮、結業潮、推高失業率;但實際上,在落實最低工資後,2011年及2012年失業率分別是3.4%及3.3%,比2010年落實前的數字4.4%為低。
 

4. 在職家庭津貼已可以保障低薪員工?
首先,支付合理工資應是僱主的責任,在職家庭津貼(職津)只能夠協助低收入工友稍微改善生活,在基本工資以外發揮輔助角色,讓家庭有多一點收入應付日常所需。因此,大眾不應將兩者混為一談,事實上,提高工資水平才能直接幫助低收入工友,企圖以職津去處理工資過低的問題,變相要納稅人幫僱主「埋單」,以公帑補貼企業。

此外,申請職津手續繁複,不少團體表示工友難以提供由僱主發出的工作證明,導致申請困難。當局於2015年預計職津可惠及20萬戶低收入在職家庭 ;但最新數字顯示,於2019-20年度亦只有102,071個家庭成功申請 ,有關數字已為近年新高。可見職津對解決工資過低的問題並不顯著。
 

5.  兩年一檢做法既靈活又有彈性?
現時最低工資水平於2019年5月落實,原定「兩年一檢」,於2021年5月實施經調整的水平。若現時凍結最低工資,將要延至2023年5月才有機會再次調整,基層工友將面對「四年無人工加」的困境。此外,行政長官的薪酬每年會按有關機制,參照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作出調整,並已在2020年的財政年度加薪。何以基層工友的薪酬水平每隔兩年才能檢討一次?是否薪酬的調整都存在階級觀念?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對調升最低工資問題隻字不提,我們對此深感遺憾。「勿以善小而不為」,政策的落實並非取決於人數的多寡,更重要的是能夠協助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一群。樂施會期望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行使最終決定權,考慮「一養一」的重要原則,及以高於平均綜援水平,將最低工資水平增加至不低於每小時 41.4 元;並且每年檢討最低工資水平,以確保升幅追上通脹,讓基層工友能分享辛勞得來的成果。
 

延伸閱讀:
新聞稿:樂施會強烈反對凍結最低工資加幅 促半年内重新檢討 還基層工友合理回報(2021.02.02)

原文刊於:
《眾新聞》博客 | 樂施會——「五問五答:回應調整最低工資的爭議」(2020.11.25)

Oxfam’s P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