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item name - 活动 -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 - 倡议工作 - 扶贫工作 - 乐施会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在此背景下,2017年6月24-25日,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新挑战、新思路”高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活动得到了乐施会的支持。

乐施会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支持中国政府更好的在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与核心相关方的互动,推动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向更有利于贫困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仰麟首先致欢迎辞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仰麟首先致欢迎辞。他在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之后指出,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重要,因为气候变化已成为公认的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成败事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应对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性的合作。2017年6月1日特朗普总统正式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由于美国在国际气候谈判和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此举引发了世界的广泛担忧和强烈的反应。全球气候治理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对《巴黎协定》的履约前景和全球治理的未来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国际社会如何应对,中国又该如何反应?本次会议聚焦上述重大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无疑是十分及时的。

王仰麟特别强调,北大期待与国家有关部门、智库兄弟院校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学互鉴,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理念和方案,继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仰麟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仰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在发言中表示:希望大家在会议中积极发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充分碰撞和交流,思考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新情况,为会议贡献精彩的思想和智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和气候谈判界、政策界之间的联系不是太多,2015年《巴黎协定》之后,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越来越突出,国际关系学界进入这个领域做出更大贡献也是未来的大趋势,所以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能够促进气候圈和国际关系圈的相互融合与学习,共同进步。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

在两天的会议中,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副院长杜祥琬,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原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苟海波,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原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原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金光教授等来自国家有关部委、智库和高校的40多位领导与知名专家,围绕如何研判巴黎气候大会以来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评估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影响以及如何定位中国角色和作用三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精彩观点纷呈,既有广泛共识,又有激烈辩论,引人深思。与会嘉宾普遍反映,此次会议规格高,学科交叉明显,深化了对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全球气候治理走向和中国战略应对的认识,收益匪浅。

本项目预计今年底还将发布《中国国际气候治理战略专辑》。

 

会议合影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