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莫桑比克,强风远去,但多个灾区洪水未退,更有爆发霍乱、疟疾等水传播疾病的风险。(照片: Sergio Zimba / Oxfam)
【街访】户外清洁工有足够装备应付极端天气吗?
说起「气候变化」,大家可能马上会联想到「减排」(mitigation)。可是,对当下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而正受「气候变化」之苦的基层工友来说,更迫切的需要可能是适应极端天气的措施和装备。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减排」,协助贫穷人增强「气候适应」(climate adaptation) 能力更是不可或缺。
乐施会请来社企「籽识教育」和「陆续出版」走上街头,访问路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感想,并与他们一同跨越个人经验,认识街道清洁工友面对酷热天气和频繁台风的工作日常。
面对极端天气,为何穷国受影响更深?
很多穷国通讯设施比较落后,灾难预报系统缺乏效能,很多灾民都是在天灾来临前才慌忙逃难。他们不少住在简陋的木屋,很易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亦往往在灾后数天才能掌握灾情。

最新焦点:非洲南部风灾
近年,气候变化令天灾每每都来势汹汹,而超强台风「伊代」(Idai)更被联合国形容为「有纪录以来南半球最严重天灾之一」。「伊代」三月中横扫非洲南部三国,包括莫桑比克、马拉维及津巴布韦,令近260万人受灾。这一系列教育资源,让你更了解当地最新灾情、国际救援组织以及香港在应对是次天灾的角色。
埃塞俄比亚

用创意对抗旱灾
气候变化令受极端天气更频繁地出现,包括干旱及水灾。由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以务农为生,而天气变化直接影响收成及生计,令他们最易成为极端气候下的受灾者。现时全球各国主要以「减排」和「适应」措施双管齐下对抗气候变化。例如有农民改种耐旱的农作物或以养蜂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