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2022年12月20日
因地制宜的农村气候变化适应
孔繁强
孔繁强 (Billy) 是乐施会中国项目部农村发展与气候政策团队助理经理。Billy是香港注册社工,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从事社会工作30多年,曾投身在前线服务、社工督导、服务设计规划、社工教学、社会及政策研究等工作。Billy近年关心农村发展、社会经济和气候变化;更喜欢探索以集体音乐创作和参与式社区文化活动去推动社区发展。
气候变化,就算是在同一个国家之中,或甚至是在同一个省内,在每个地方呈现的形态都会有差异:有些地方可能是有更多的高温日数,或某些月份有更高的月平均气温;有些地方可能是出现更高的单日降雨量;有些地方可能是季节特性的改变、下雪周期的改变、全年日照天数的改变、或季节气候特征的提前或延后。在香港呢,我们注意到这里出现了更多的「热夜」和更多的台风。
既然气候变化的形态和趋势,在地方之间存在着差异,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具体方案,也必然是因地制宜的。乐施会关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相对贫困社区和群体的生计和生活,为了降低他们在气候变化下的生计挑战和生活风险,我们在不同的农牧社区之间,在「社区气候变化趋势、风险、应对能力和资源评估」的基础上,会跟村民和牧民讨论各种可能的气候适应行动,排列优次,建立短、中和长期的应对方案。
我们收集那些曾尝试过的、或可行的农牧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做了一个行动选单,发现可以分为5大类,共40项行动。虽然,每个村子会按气候风险和应对能力评估,跟村民牧民一起讨论后,选出不一样的短、中或长期行动项目,但在一个2至3年的社区气候行动周期内,我们仍是设计了一个基本的实施步骤。
2022年,在贵州省织金县龙家坝村,我们跟村民讨论后,支持修建了水窖,收集那些总是突然而来的暴雨雨水,留在干旱的日子用以灌溉玉米。
我们又初步尝试,在田间大约每30亩范围里设置一枝太阳能灭虫灯,以减少因气候变暖而越来越多的虫害。村民开心地跟我们报告说,效果蛮不错的,而且杀灭的虫子还可以用来喂鸡。
在贵州省从江县鸡脸村,我们引进了灭虫板,希望能保护成长中的百香果。与此同时,我们正在与村民积极讨论其他可能的可持续经济作物,以多元化生计策略降低依靠百香果的市场和气候风险。
回到贵阳,我们与农业专家讨论,计划尝试在经常受到暴雨洪灾的两个村子中,在泥土单薄和降雨不均匀的环境下,透过培苗技术和灌溉管理,种植佛手瓜,开拓村民收入渠道。
两年前,我们邀请在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去到陕西省南郑县的柳沟村,进行一项小茶农生态茶叶「碳中和」产业链发展研究计划。
农业碳中和专家们直接去到小茶农的田地和小工坊中,进行了茶叶种植和生产碳排前期会计,后续为小茶农的田间管理、生产加工和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工序和技术改良设计,为小茶农提供培训和小型设备。专家和小茶农的紧密合作,把初步实践经验写成了「生态茶叶「碳中和」产业链」案例,在COP26和COP27两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中,介绍中国西北方小茶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贡献,同时又为柳沟村的农田生态、生活环境、村民的健康和收入带来了正面的改变。
乐施会与「农民种子网络」已持续多年合作,分别在广西、四川、河北、内蒙古和江苏等共11个省市40个社区试点,挖掘及纪录了近800个地方传统农作物品种,同时为小农户和他们的合作社提供了参与式生态种子选育培训,建立村级社区种子库,作为生态种子活态传承与跨地交换的基地。我们希望能够善用各地方本地种子的「气候韧性」和「自然动态适应力」,为小农的可持续生计,提供可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障,传承这一份大自然交给我们的,宝贵的天然遗产。
我在贵阳看到政府为每天在户外打扫城市街道的清洁工人设立休息室,感到十分欣慰。贵阳为清洁工做的,香港还没有呢!乐施会正在倡导香港政府制定政策和改进软硬件措施,协助清洁工在日常工作环境中能应对越来越多的高温日;又倡导关注住在「劏房」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环境高温,和因而引致的健康风险,引入改善「劏房」环境空气流动的方法。
纵然没有一套各地通行的完美办法,凭着各地村民、牧民和城市居民的积极参与,贡献能力和本地智慧,结合地方和全国专家的知识、科学探究和分析,以至地方政府的支持、社会组织的分享交流、和农牧产品消费者的力量联结,乐施会希望建立一种可以因地制宜的农村气候行动模式和思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农牧和城市社区成员的气候变化知识和集体应对能力,迎向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