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气候融资年增长微升至 205 亿美元 仍远不够帮助贫困国家应对气候危机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新闻稿及更新

2022年11月01日

亚洲气候融资年增长微升至 205 亿美元 仍远不够帮助贫困国家应对气候危机

亚洲国家2020 年的气候融资按年增长升28%,至 2020 年达到 205 亿美元,然而这增长幅度并不足以让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危机,更有可能在本月稍后于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引发紧张局势。

随着气候问题加剧,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日渐增加,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无法单独应付当前和未来的气候挑战。在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援下,发展中国家只能举债应对极端气候的影响,因而随时陷入债务危机。

乐施会今日发表《亚洲气候融资》(Climate Finance in Asia) 报告,首次分析 2013至20 年间流入亚洲 18 个国家总值 1,130 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报告发现:

  • 亚洲国家拥有世界一半近 40 亿人口,当中包括孟加拉、柬埔寨、缅甸和阿富汗等贫困国家,但每年所获的气候融资只占全球约25%。
  • 亚洲国家从现在到 2030 年,预期每年需要 1.3 万亿美元来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即使撇除中国,亚洲国家每年仍需要 3,710 亿美元。乐施会表示,现有的资金水平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以满足预计的大部分气候资金需求。
  • 仅三分之一的气候融资,用于帮助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害;另外三分之二资金用于气候减缓举措,特别是大型运输和能源范畴。
  • 流入亚洲的大部分资金来自贷款,往往迫使已经负债累累的国家削减公共服务以偿还债务,目前老挝和缅甸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高。然而调查发现,亚洲只有 17% 的双边气候融资和 6% 的多边气候融资以赠款形式提供。
  • 仅有大约 0.5%以赠款形式提供的气候资金直接流向亚洲地方社区、民间组织和政府,由地方主导使用,使他们在管理这笔资金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

乐施会亚洲区域政策和倡议协调员 Sunil Acharya 表示:「亚洲正遭受一场又一场气候变化驱动的灾难所破坏,灾难夺走无数生命并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巴基斯坦被水淹没、中国和印度被 50 度的热浪侵袭、孟加拉人被迫放弃被海水淹没的农田、菲律宾受到日益严重的台风侵袭。这正成为亚洲不可逆转的人道主义危机。亚洲一半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却要承担大笔债务去应对他们几乎没有份造成的气候损害。」

报告指出,印度在 2013至20 年间获得的气候融资总额最高(371 亿美元),其次是孟加拉国(140 亿美元)、中国(121 亿美元)和印尼(100 亿美元)。然而,按人均比较,马尔代夫每人获得 59 美元,印度仅为每人 3 美元。

2013至20 年间亚洲最大的双边气候融资捐助国是日本(282 亿美元)、德国(112 亿美元)、法国(60 亿美元)和美国(11 亿美元)。来自日本的融资 70% 可被视为「赠款等值」,而德国仅为 41%,法国为 44%。

报告显示,一些贷款方居然将亚洲区内化石燃料项目(例如日本向孟加拉提供30 亿美元建设巨型 Mataburi 燃煤电厂)计算为「与气候相关的发展融资」。报告又称,尽管各国拥有发展权,但都不应假借「气候相关」来合理化新的化石燃料项目。

乐施会认为,已发展国家应在 2025 年之前增加对每个亚洲国家的气候适应资金,以符合《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将适应资金倍增的要求,并专注于提供赠款而不是贷款,另外以市场利率借出的资金亦不应被视为气候融资。气候融资必须透明和易于追踪,并且让当地社区、民间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主导决策,更针对妇女和女孩的需要,以真正帮助贫穷人。

报告又探讨亚洲自发的南南气候资金,指出本研究覆盖的18个亚洲国家中,有13个国家总计收到中国840亿美元的南南气候资金。最大的受益者是巴基斯坦(314 亿美元)、印尼(108 亿美元)、孟加拉(104 亿美元)和菲律宾(99 亿美元)。该报告估计,其中超过 350 亿美元用于「与气候相关」的减缓目标。

乐施会中国项目总监罗玉兰表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若需要更稳妥、更配合环境需要的资金来应对气候变化,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自愿性的南南气候资金相信可以提供帮助——只要这些资金合符我们一直所强调的原则,包括:以赠款为主、针对妇女和女孩的需要、由地方主导、不使用化石燃料、并集中用于消除不平等的举措。」

- 完 -

关于乐施会
乐施会是国际扶贫机构,致力透过政策倡议、社区扶贫及人道救援服务,与大众共建「无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