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与灾害管理 - 中国内地 - 发展项目 - 扶贫工作 - 乐施会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农村发展与灾害管理

乐施会在贵州威宁县铁匠塘社区开展综合发展项目,通过参与式手法推行健康与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社区自主发展与可持续生计。摄影:雷光青/乐施会

建立可持续生计是脱贫的关键。在云南、甘肃、贵州等重点策略省份,乐施会的农村发展项目主要有四大重点:经济收入提高、减灾防灾、气候变化适应、社区自我组织和管理。我们倡议政府部门以农户为本的手法来管理项目,农户能直接参与扶贫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包括设计、执行、监督与评估,使投入的资源更能瞄准贫困户,以更有效改善贫困农村的生计与发展。

 《农村发展主题项目》简要 下载

农村发展为乐施会中国项目部主题项目之一。乐施会自1987年在内地西南地区开展农村发展工作,其后扩展至西北地方。现时农村发展工作的策略省市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青海。本简要内容包括分析农村贫困现况和致贫的原因、农村发展项目的目标和策略、农村发展过去项目发展的里程碑,项目主要的产出和成效,当中包括四个案例的经验:(1)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生态村庄建设模式、(2)灾后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组织培育、(3)社区主导型发展实现政府参与式扶贫机制创新及(4)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提升社区凝聚力。

 

在青海的高原养犛牛

位于青海省的玉树地区,许多牧民靠畜牧维生,不少牧民更会兼任副业来增加收入。当地其中一名牧民土尕说:「以往,我们靠寻找冬虫夏草来帮补生计,也从政府处得到一点补贴,但生活仍然困难。2015年,我们搬来红旗村生活。之前,我们没有自己的牲畜。」

为了改善生活,土尕和他妻子永青搬进扎多镇红旗村。位于青藏高原的红旗村,生活条件其实并不太理想,严冬时气温会低至零下30度,生计选择也非常有限,但红旗村拥有大片草场,草场品质也好,有条件开发畜牧业。有见及此,乐施会与当地伙伴机构「称多县扶贫开发局」协助成立红旗村牧场合作社,更为合作社提供62只犛牛,目前已经壮大到157头。项目推动牧民成立犛牛养殖小组,由村民选出两个代养户家庭来照顾犛牛。犛牛的副产品不但为代养户带来收入,还会分赠给扎多镇约45户贫困家庭,发挥助人自助守望相助的精神。

根据项目的规定,当犛牛诞下小犛牛时,总数的四分之三将分给代养户家庭,四分之一则分给合作社,成为全村共同拥有的财富。此外,代养户每年必须向扎多镇45户孤寡老人或单身母亲的贫困家庭,每户提供六斤牛油及三斤乳酪。

土尕和永青是其中一个代养户家庭。永青带著笑容地说:「为了过更好的生活,我们决定加入这项目。我们有气有力,相信只要努力牧养犛牛,生活就可改善。我们现在拥有21只小犛牛,如果我们把小犛牛全部出售,就可以立刻赚到6,300元人民币,但是我们不会这样做。我们会养大牠们,每只成年犛牛每年可以生产约50斤牛油及40斤乳酪。我们预计收入会在五年内改善。」

这项目不但有效改善代养户的生产条件,增加收入,同时培养村民互助合作的精神,长远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摄影: 梁舜尧 / 乐施会义务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