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的小农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 海外 - 发展项目 - 扶贫工作 - 乐施会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尼泊尔的小农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尼泊尔山区小农的生计,乐施会建议当地村民改种一些用水较少及易于储存的农作物。图片中的Haru改种了本地品种的马铃薯,并改良了种植方法,随后的产量有所增加。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在乐施会项目的推广下,当地人开始种植一些本地品种的马铃薯及洋葱,它们都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以马铃薯为例,它是根茎类农作物,食用部份埋在泥土下,较果、叶类的农作物更能抵御极端天气。而种洋葱则主要为了收成它的种子,因为洋葱种子有市场价值,又比一般农作物更能储存,加上体积小,只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再待到非收成季节拿到市场里卖,便能获得较好的利润。

Haru Bhatt自认识了以上品种的优势后,便改种了一些本地种的马铃薯,加上改良了种植方法,除了令马铃薯生长得更健康,产量更比之前增加了百份之十至二十。如果那一年雨量充足的话,产量甚至可以多一倍。不过,最近几年的雨量减少,气候变得不稳定,Haru需要增加耕作面积,才能维持产量。

Haru去年在她的田里安装了大棚,她打算今年投资5,000卢比(约港币300元)建造一个滴灌系统。因为之前经历了连续九个月没有下雨的日子,她希望能够节约用水,减低损失风险。

乐施会支持伙伴教授当地村民不同的耕作技巧,亦帮助村民连结本地市场,推销农产。村民现在明白到非当季的蔬果及种子能卖得较高价钱,但无奈地他们缺乏能储存大量农作物的地方。Haru和其他妇女都积极想办法,她们也希望社区里能有一些设施能让她们存放收成,一来可以供自己和家人食用,另外也能为大家带来多一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