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的小農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 Overseas - Development Programmes - What We Do - Oxfam Hong Kong
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尼泊爾的小農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影響尼泊爾山區小農的生計,樂施會建議當地村民改種一些用水較少及易於儲存的農作物。圖片中的Haru改種了本地品種的馬鈴薯,並改良了種植方法,隨後的產量有所增加。

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天氣,但在樂施會項目的推廣下,當地人開始種植一些本地品種的馬鈴薯及洋蔥,它們都有較強的抗旱能力。

以馬鈴薯為例,它是根莖類農作物,食用部份埋在泥土下,較果、葉類的農作物更能抵禦極端天氣。而種洋蔥則主要為了收成它的種子,因為洋蔥種子有市場價值,又比一般農作物更能儲存,加上體積小,只需要放在陰涼乾燥的環境下,再待到非收成季節拿到市場裡賣,便能獲得較好的利潤。

Haru Bhatt自認識了以上品種的優勢後,便改種了一些本地種的馬鈴薯,加上改良了種植方法,除了令馬鈴薯生長得更健康,產量更比之前增加了百份之十至二十。如果那一年雨量充足的話,產量甚至可以多一倍。不過,最近幾年的雨量減少,氣候變得不穩定,Haru需要增加耕作面積,才能維持產量。

Haru去年在她的田裡安裝了大棚,她打算今年投資5,000盧比(約港幣300元)建造一個滴灌系統。因為之前經歷了連續九個月沒有下雨的日子,她希望能夠節約用水,減低損失風險。

樂施會支持伙伴教授當地村民不同的耕作技巧,亦幫助村民連結本地市場,推銷農產。村民現在明白到非當季的蔬果及種子能賣得較高價錢,但無奈地他們缺乏能儲存大量農作物的地方。Haru和其他婦女都積極想辦法,她們也希望社區裡能有一些設施能讓她們存放收成,一來可以供自己和家人食用,另外也能為大家帶來多一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