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会自60年代开始在坦桑尼亚展开工作,主要以改善当地人的生计为主,同时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令他们能够透过公平共享资源建立美好生活。自2016年起,香港乐施会针对不同贫穷问题的性质支持多个发展项目,当中包括加强小农(尤其妇女)在稻米和剑麻价值链的参与,使他们的收入能持续地得到改善。
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农田间奔走,在乾燥的环境下,我到小农Suzanne Jinyange的家进行家访。开朗的她与六名子女在欣延加的Kishapu社区居住 (第21页, 右下图)。她家门外是一块种满剑麻的农地,旁边放置了一台小型剑麻处理机。受气候变化影响,缺水令昔日所种的植物都枯萎了,她说:「往日在田裡种的是棉花和高粱,勉强可以维持生活,但仍然捉襟见肘。」这也是普遍当地小农的写照。
近年,当区的降雨量变得不可预计。以前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是雨季,滋养棉花 (是坦桑尼亚其中一种主要出口商品) 和高粱成长。但随著全球气候变化,雨季已经无法预测甚至不再出现,这些农作物便开始枯萎,衝击小农的生计。
雨量减少令当地缺水情况严重,加上当地缺乏输水管等基建,乾旱令道路尘土飞扬。农民为了生活需要,不得不拿著塑胶水桶、水瓶,跑到村裡的水井或水龙头取水。现时,坦桑尼亚全国共5,300万人口,逾六成人以畜牧和务农维生。
乐施会与当地伙伴机构Katani于2009年合作开展剑麻种植综合项目。剑麻有耐旱的特性,缺水也不枯萎。Suzanne后来于2013年加入项目,参加了种植剑麻的培训,还获得一架小型剑麻处理机,令Suzanne可以快速去掉剑麻的表皮,抽取内裡一条条的纤维。由于出售剑麻纤维的价值远比整棵植物高,Suzanne每年靠出售10吨剑麻纤维,能赚取约35,000港元收入。因为农民改种剑麻,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我间中会看到一排排整齐分布的剑麻,取代了棉花和高粱。
这笔收入对Suzanne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改变。她其中一名女儿患有骨癌,需要接受较先进的医疗诊断,以往镇上的医疗相对落后,收入增加后她可以把女儿送到城市的医院接受较理想的治疗。提到她女儿,Suzanne微笑地说:「她的病稳定了,我也放心了。我们种植剑麻的收入也能支付其他孩子的学费。」
除了在Suzanne居住的Kishapu社区外,项目亦在Meatu社区推行,自实施至今已支援近1,000名农民,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项目更涵盖剑麻加工及收购中心,增加小农的集体议价能力。项目又协助农民组织合作社Shiwamki Association,工人以大型剑麻处理机抽取最柔顺的纤维,提升剑麻的经济价值。中心集合了近200位农民的收成,有足够的货量,增加了他们的议价能力。此外,项目鼓励小农成立农户互助协会,游说当地地方议会,将剑麻列为区内优先发展的项目。当地方议会计划向农民种植剑麻徵税时,协会成功游说议会,承诺徵税要以不影响剑麻农民的生计为原则。
我离开村子时,一位妇女拉著我的手,带著自信的笑容叮嘱我们下次要到她家,因为明年她应该有钱修补她的小屋,可以招呼客人了。非洲有很多地方依然贫穷,但剑麻农民对人的热诚、脸上的笑容,却令我感受到她们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撰文︰林颖贤 / 助理经理 - 非洲及南南合作
摄影:Sunsun Leung / 乐施会义务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