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留守儿童」
跳往主要内容
开始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中国内地2020年12月01日

镜头下的「留守儿童」

乐施会 - 图像

乐施会

乐施会是国际扶贫机构,致力透过政策倡议、社区扶贫及人道救援服务,与大众共建「无穷世界」。

在中国内地西部偏远山区,不少农民到城市打工,留下子女在乡间生活。根据内地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父或母一方外出工作而留在农村的父或母没有监护能力,不满16岁的儿童。根据《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截至2018年8月底,中国内地有超过697万名留守儿童,当中超过九成居住在中西部省份,有28%年龄在零岁至5岁间。在乐施会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展项目多年的甘肃省会宁罐峡小学,拍摄时有八成学生均为留守儿童。

photo1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气候干燥、缺乏自然资源,位于偏远地区的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环境更加恶劣,连耕种也困难重重。(摄影:曾永楷/乐施会义务摄影师)

photo2

「留守儿童」天真烂漫的模样,看起来与一般农村孩子没有两样。(摄影:曾永楷/乐施会义务摄影师)


乐施会的长期义务摄影师曾永楷难忘到罐峡小学的旅程,「那是十二月大寒天,我们由深圳坐三个多小时飞机到兰州,转三小时车到会宁县,再坐三小时才到芦岔村里。路途遥远。正是这么偏远的地区,往往需要支援。」

曾永楷用镜头把观者「带到」当地,展现出留守儿童真实面貌。几近荒颓的黄土高原,延绵不尽的山路,说出当地缺乏天然资源,耕地不足,很多青壮村民为生计只得到大城市打工,把孩子留下。

一张「齐齐整整」的全家福,揭示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与祖父母相依为命的境况。

一张「齐齐整整」的全家福,揭示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与祖父母相依为命的境况。(摄影:曾永楷/乐施会义务摄影师)

 

 

支援留守儿童,关怀你可送上

 请即捐款

 

相片带观者由黄土高原,走进罐峡小学,看到用砖头砌成的乒乓球枱、充当玩具的轮胎、油漆斑驳的课室墙身……资源缺乏,孩子仍充满童真和欢笑──因为有老师的陪伴。相中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是「浩浩老师」任志浩,他是乐施会的当地伙伴机构彩虹公益的负责人。

缺乏了父母在旁的关怀,不少留守儿童心理较为脆弱,易生自卑,除了物质援助,他们更需要关怀。乐施会与伙伴们招募志愿者,提供培训,安排并督导这些志愿者到贫穷地区当支教(支援贫困地区教学工作)老师或驻校社工。多年来,乐施会为甘肃、贵州共30多所学校的支教老师、驻校社工提供儿童心理、辅导技巧等培训,使他们更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来陪伴孩子成长。乐施会深知,父母不能取代,但至少可以通过支教老师或驻校社工对孩子送上关怀和支持。

相中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是「浩浩老师」任志浩,他是乐施会的当地伙伴机构彩虹公益的负责人。

相中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是「浩浩老师」任志浩,他是乐施会的当地伙伴机构彩虹公益的负责人。(摄影:曾永楷/乐施会义务摄影师)

 

这位在分发午餐给同学的是罐峡小学的校长刘凯军,由于老师人手不足的关系,所以校长除了管理学校以外,也会负责教学和一些杂务。

这位在分发午餐给同学的是罐峡小学的校长刘凯军。由于老师人手不足,校长除了管理学校外,也会负责教学和一些杂务。(摄影:曾永楷/乐施会义务摄影师)

在「曾永楷留守儿童摄影展」中,参观人士随著相片的内容和留守儿童一起上课,再放学,然后会穿过会场中的「课室门」,和孩子踏上一条回家路,回到村子。会场里不足一米的路,现实中留守儿童往往要走十多里高低起伏的山路才能回家。

甘肃农村上学路途崎岖遥远,每程要走十多里路。孩子们很自然排成一行,沿路唱著歌。

甘肃农村上学路途崎岖遥远,每程要走十多里路。孩子们很自然排成一行,沿路唱著歌。(摄影:曾永楷/乐施会义务摄影师)

 

每户村民居所相隔一定距离,未遇上同伴前,小孩需要独自一人穿过渺无人迹的郊野去上学去。

每户村民居所相隔一定距离,未遇上同伴前,小孩需要独自一人穿过渺无人迹的郊野去上学去。(摄影:曾永楷/乐施会义务摄影师)

回到家里,孩子的辛劳还没有结束,到访的冬天,他们忙著晒粟米、做馍馍(馒头)、和牧羊。乐施会也透过支援山区村民养殖牛羊增加收入,孩子都努力帮忙。曾永楷镜头下的留守儿童有一份超越同龄孩子的懂事,令他既安慰又有点心酸。

相片中有著笑脸和阳光,难以想像相片是在零下十度以下,指头都快要冻僵地拍摄,这份挑战令他反思,「我拍照也困难重重,他们在当地成长要面对多少难关?但我不是要拍惨况,而是如实去呈现他们的状态,也让人看到他们是如此的坚强和有希望。」
 

支援留守儿童,关怀你可送上

 请即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