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工作2019年10月02日
富人排碳,穷人埋单?
郭盈悦
郭盈悦于2017年中加入乐施会,协助东南亚国家发展可持续社区;其后加入传讯部,负责全球倡议及海外项目的传讯工作。个人研究兴趣包括公共政策、社会发展及充权。她喜爱本地文化和户外活动。
近年,酷暑、风暴、严寒等极端天气几乎成为常态,愈来愈多人明白全球暖化,会为地球带来不能逆转的影响,因而决心投入低碳生活,但亦有政治领袖继续对气候变化的祸害充耳不闻。早前这项世纪议题再次在国际间风起云涌,各国领袖在纽约参与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会场外由9月20日起一连八天,全球150个国家的民众举行合共过千场抗议活动,要求与会者临崖勒马,兑现气候承诺,并关顾在气候变化中首当其冲的贫穷人。
国际乐施会在这期间亦发表题为《Who Takes the Heat?》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最富裕一成人口制造的碳排放量占整体一半,而最贫困的一半人口(35亿人)仅占一成,但后者却要承受超级风暴、干旱以及其他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经常三餐不继,甚至失去家园,偏偏他们获国际援助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极少,平均每人每日只有不足1毫港元。
极端天气频繁 穷人生活艰难
年初,强烈热带气旋「伊代」(Idai)横扫非洲南部三国,在莫桑比克、马拉维和津巴布韦,造成过千人死亡,近300万人受灾。当中,受灾最严重的莫桑比克,更在短短六周内两次遭风暴吹袭,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2亿美元,相等于该国全年22%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政府全年近五成的公共财政开支。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经常造成骨牌式效应,所带来的灾害不但超越过往的规模,跨越国界;更会冲击整个气候系统。正如这次席卷非洲南部的强烈热带气旋「伊代」在形成的时候,就不断将空中四周的水气卷向风眼,令附近正受粮食危机威胁、东非国家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天气变得更干燥,令原先已极为严峻的旱情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从根本减缓气候变化才可长远帮助灾民。
上星期,乐施会于莫桑比克救灾项目的合作伙伴AJOAGO的执行总监Jose Mucote,就带著灾民的呐喊,千里迢迢飞到纽约,向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的与会者进谏。他说︰「我本身也在风灾中成长,过去廿年,我和同事每天都在想办法,帮助身处极端贫穷的人在天灾的漩涡中改善生活,但他们能够用以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极少,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却又一直拒绝采取强而有力的减排政策,令无辜受灾的人愈来愈多。」
民间社会 设法自救
除了非洲,很多南亚的发展中国家都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尼泊尔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该国境内,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川急速融化,位处高海拔地区的湖泊水量不断增加,当湖水溢出,洪水和泥石流就有机会从山上一涌而下,摧毁山下的城镇和村庄。
为防患未然,乐施会积极支持当地社区加强防灾备灾的能力。例如协助主要河流流域的村庄成立防灾小组,协调村民监察河水水位上升的情况,以便及时发出预警讯号;亦鼓励政府与村民建立紧急应变中心的协调机制。此外,又透过模拟演习提升当地居民和地方官员的灾害应变能力,尽力减低天灾对社区所造成的破坏。
事实上,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不平等议题密切相关,各国领袖有责任解决碳排放的极端不平等现象,按《巴黎协议》保证全球升温控制在摄氏1.5度内,并增加对气候资金的投入,协助最贫困和最脆弱社区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