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引发连场天灾,随时令贫穷农民一无所有。气候变化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令埃塞俄比亚连续多年出现严重旱情。Abdi从事畜牧业,曾拥有达300只山羊和骆驼。由于天气干旱,他连月来带著一群动物四处寻找水源。如今,只剩25只骆驼能够活下来。(摄影︰Pablo Tosco / 乐施会)
气候变化下贫穷人首当其冲
失去生计、陷入饥饿
现时每天饿著肚皮入睡的8亿人,八成是生产粮食的小农户、渔民、牧民和无地雇农。全球不断升温,极端天气愈见频繁,导致农作物被摧毁、失收的情况愈益频繁,贫困地区农民的生计因而受到沉重打撃。许多国家尚未准备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危机,尤以最贫穷、食物供应最不稳的国家的最为脆弱,埃塞俄比亚是其中之一,该国逾八成人依靠农业和放牧为生,旱灾对当地经济和粮食供应造成压力。
然而,温室气体主要来自涉及燃烧化石燃料的活动,例如发电、驾驶汽车和飞机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生活消费碳排放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口。根据乐施会研究,全球最富有的一成人口(7亿人)产生了全球约一半的温室气体,而最贫困的一半人口(35亿人)只产生了当中的一成。换句话说,须对气候变化负上较小责任的贫穷人,却要承受最大的恶果。这是极不公义的事。
富人排碳,穷人埋单?
流离失所
2019年12月,乐施会趁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之际发表名为《被迫逃离家园》(只有英文)的研究报告,发现由2008年至2018年,极端天气每年令逾2,000万人流离失所,相等于每两秒就有一人因气候灾害而被迫离开家园,当中对穷困地区人口的冲击最严峻。
报告提到,洪水、台风和山火等气候灾害造成人们流离失所的机率,是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七倍,也是武装冲突的三倍,这批「气候难民」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气候变化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令当地自2014年起连续六年出现严重旱情。根据乐施会报告,截至2019年尾,该国有近八成的玉米和大豆种植失收,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高达七成的儿童营养不良。
此外,我们亦统计了全球各国过去十年因气候灾害造成人们流离失所的比例,发现首十位中有七个是位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低收入岛国,包括多明尼加、菲律宾、瓦努阿图、斐济等。
国家及地区 | 因气候而流离失所的主要原因 | 2008至18年间每年因极端天气而被迫迁的人口比例 | 人均碳排放量在193个联合国成员国中的排名 | |
1 | 古巴 | 热带气旋 | 4.8% | 127 |
2 | 多米尼克 | 热带气旋 | 4.6% | 96 |
3 | 图瓦卢 | 热带气旋 | 4.5% | 158 |
4 | 菲律宾 | 热带气旋、洪水 | 3.5% | 170 |
5 | 圣马丁岛 | 热带气旋 | 2.8% | (没有数据) |
6 | 瓦努阿图 | 热带气旋 | 2.4% | 131 |
7 | 斐济 | 热带气旋、洪水 | 1.5% | 190 |
8 | 斯里兰卡 | 洪水、雷暴 | 1.4% | 147 |
9 | 汤加 | 热带气旋 | 1.3% | 121 |
10 | 索马里 | 洪水 | 1.1% | 132 |
全球平均 | 0.3% |
香港——极端天气令清洁工及㓥房户的生活难上加难!
气候变化引致极端天气,前线清洁工工作环境情况堪忧。乐施会2021年夏季发表「香港户外清洁工在酷热天气下的工作状况研究」,9成受访工友表示,大部份时间需要在太阳直接照射下工作,更有近7成需要整天身处酷热环境之中,雇主并没有提供适当降温设备,没有遵守劳工处有关酷热天气工作的相关指引。
不但如此,根据乐施会2022年夏季就垃圾站内工作状况的研究,发现垃圾站内平均气温高达32.2度,比同期创新高的七月平均气温足足高出两度。而且,无论旧有、新建或已翻新的垃圾站,同样存在空气不流通、闷热潮湿、蚊虫鼠患、恶臭,以及严重缺乏休息空间的问题。逾6成半清洁工表示在站内工作常感身体不适,逾7成半受访工友唯有在街边较阴凉处休息、进食,却会因此被误以为偷懒,甚至被投诉而影响生计。
基层市民除了户外工作时要挨,回到窝居的㓥房更犹如「蒸笼」,甚至比室外更热。乐施会于2021年九月进行「极端天气下的㓥房住户」研究,访问200位低收入㓥房住户,发现近半㓥房室内比街头更热,最大温差高达5.8度,而最热的㓥房温度高达摄氏35.1度!酷热环境下,近七成受访者分别感到身体变差、难以集中工作/温习、精神压力上升。当台风或是暴雨来袭,逾四分一受访者表示居所会因而受到破坏,而且要自行承担维修开支,对家庭经济构成负担。香港政府现时的气候变化措施较著重「减排」,而协助社会上较脆弱一群「适应」气候变化亦相当逼切。
乐施会于2024年夏季进行「香港外判清洁工的防暑警报系统研究」,从社会创新的角度,联同数码港下的奥斐康生物有限公司研发防地区性暑警报系统,透过智能手表传送天文台全港性及乐施会地区性工作暑热警告,及早提醒工友在高热压力的环境下作适当休息,智能手表同时具有量度生理参数功能,让工友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防暑意识。
团队在7月及8月分别在北区、荃湾及观塘设立试点,安装可评估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热压力感受程度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装置,来收集热压力数据。在测试28日期间,团队发现有16日北区的暑热指数已达到发出红色工作暑热警告的水平,其中8日更达到黑色警告,但政府当时发出黄色警告,时数亦较短,反映该区工友实际上面对的暑热压力比天文台指数显示的更严重。
另外,团队亦向约300名户外清洁工友派发接收警告的智能暑热手表。 在试戴智能手表后,近乎全部受访者认为手表比手机更快、更方便接收暑热警告及其他天气提示;大部分工友同意暑热智能手表有助提升防暑意识,提醒他们休息及饮水,预防中暑。
观看影片
了解极端天气对贫穷人的影响
乐施会推动气候公义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UNFCCC)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首届政府首脑级会议,是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上踏出的第一步,并于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简称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
乐施会于2007年在印尼峇里岛举行的气候会议上,首先提出对抗气候贫穷的倡议。自此,一直关注气候变化与贫穷,以及气候公义等议题。要扭转气候变化对贫穷国家和社群的影响,我们要「减排」和「适应」措施双管齐下。
协助脆弱社区减低威胁
全球减排,刻不容缓!可是,就算全世界即时停止消耗能源,过去累积的温室气体以及其负面影响已经会挥之不散。
因此,贫困社区采取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需要至为迫切。所谓「适应」,就是改变耕作模式和谋生方法,以减低反常天气的祸害:
倡富国履行承诺 向贫国提供气候变化支援资金
富裕国家和制造大量碳排放的国家,除了「减排」,亦有责任提供资金,支援发展中国家及受影响地区,采取可行的适应措施及规划,缓减气候变化的影响,令贫穷人不至于陷入更恶劣的处境。
为此,多个富裕国家曾于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即缔约方会议)中承诺,会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在缓减及适应、技术开发、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据乐施会2022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发表的《亚洲气候融资》报告指出,亚洲18个发展中国家预计从现在到 2030 年,每年需要 1.3 万亿美元来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然而,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这些国家只获得了约1,13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只相当于平均每年约140亿美元,而且一半以上是以贷款形式提供,让这些脆弱国家的情况雪上加霜。
202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决议设立气候「损失和损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是协助贫穷国家应对及适应气候危机的一大里程碑。为确保受气候灾难影响的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适当的支援,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应尽快采纳以下措施,包括︰
- 各国政府和气候融资的提供方须确保面对气候危机的脆弱社区得到更大规模、以赠款为主的融资;
- 气候融资必须透明和易于追踪,并且让当地社区、民间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主导决策,更针对妇女和女孩的需要,以真正帮助贫穷人;
- 已发展国家应该明确表明如何实现承诺,所提供的资金必须符合亚洲最脆弱地区和国家的实际需求。
乐施会研究报告(*只有英文)
2022年11月 | 《亚洲气候融资》 |
---|---|
2022年9月 | 《酷热天气下清洁工在垃圾站内的工作状况研究》 |
2022年6月 | 《Footing the Bill: fair finance for loss and damage in an era of escalating climate impacts》* |
2021年11月 | 《极端天气下的㓥房住户》 |
2021年9月 | 《香港户外清洁工在酷热天气下的工作状况研究》 |
2020年9月 | 《应对碳排放不平等》* |
2020年8月 | 《让绿色债券尽展所能:社区层面的社会及环境效益研究报告》* |
2019年12月 | 《被迫逃离家园》* |
2019年9月 | 《谁要为全球暖化负责?》* |
2017年1月 | 《被气候变化连根拔起》* |
2016年11月 | 《气候资金影子报告》* |
2015年12月 | 《碳排放极度不平等》* |
2015年11月 | 《巴黎气候谈判的破局者》* |
2014年3月 | 《酷热与饥饿》* |
更多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气候危机及适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