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在职贫穷人口逾65万创历史新高,乐施会促请政府制订全面收入保障政策
乐施会今日发布最新的《香港贫穷报告:在职贫穷家庭状况报告(2003-2012)》 ,发现在过去十年,本港的在职贫穷问题持续恶化,在职贫穷家庭的人口至今年第二季更创出历史新高,达到658,100人,同时社会的贫富悬殊情况亦正不断加剧。乐施会促请政府每年检讨最低工资水平,并应制订其他收入保障政策,协助在职贫穷家庭脱贫,长远应研究「低收入家庭工作津贴」,作为最低工资以外的一项入息支援措施。
整体贫穷趋势
本研究中的「贫穷住户」是指,住户(外籍家庭佣工除外)每月入息少于全港相同人数住户的每月入息中位数之一半的住户。
- 过去十年,香港的贫穷住户一直维持在40万以上,贫穷人口则维持在110万以上,占整体人口近两成,相应贫穷率则维持在17.6%,即平均每6名香港人,便有1人贫穷。
- 至今年第二季,全港最富裕的10%住户之每月入息中位数,是最贫穷的10%住户的26.1倍,差距较2003年扩大。
- 全港最贫穷的10%住户之每月入息中位数只有轻微增长,由2003年的3,000元上升至2012年第二季的3,400元,但于同期,最富裕的10%家庭之每月入息中位数却增加近30%。
在职贫穷趋势
本研究中的「在职住户」是指,家中有最少一名就业人士的住户(外籍家庭佣工除外);「在职贫穷住户」是指,家中有最少一名就业人士的住户(外籍家庭佣工除外),而其每月入息少于全港相同人数住户的每月入息中位数之一半。
- 在职贫穷住户及人口增加
在2012年第二季,在全港的在职住户(working household)中,约有10%是「在职贫穷户」(working poor household), 达194,100户,较2003年增加逾11%,其中又以3至4人住户的数量最多。在职贫穷家庭的人口亦由2003年的608,900人,增加至2012年第二季的658,100人。 - 在职贫穷家庭负担较一般在职家庭沉重
过去十年,在职贫穷住户中,近两成有6岁或以下儿童,约六成半有15岁或以下儿童,或65岁或以上长者成员,比率较一般在职住户为高。在职贫穷住户的供养压力相对一般在职住户沉重,平均每一名在职成员需要供养两名非在职的家庭成员,但一般在职家庭的在职成员,平均只需要供养0.8名非在职的成员。 - 近60%在职贫穷住户活于综缓水平以下
在2012年第二季,在194,100个在职贫穷住户之中,有113,500户的每月入息低于相应人数住户的平均综援金额,占整体在职贫穷住户近六成(58.5%)。
在贫穷边缘的人口
本研究中的「于贫穷边缘住户」是指,每月入息在全港相同人数住户之每月入息中位数的50%至60%之间;「于贫穷边缘的在职住户」是指,家中有最少一名就业人士的住户(外籍家庭佣工除外),而其每月入息在全港相同人数住户之每月入息中位数的50%至60%之间。
- 约19万住户、逾47万人处于贫穷边缘
在2011年及2012年第二季,每月入息少于全港相同人数住户的每月入息中位数60%之住户,分别有618,000户及642,500户。撇除贫穷住户数目,分别有182,600户(490,500人)及191,500户(477,700人)处于贫穷边缘,占整体住户数目约8%。 - 约12万在职住户、逾38万人处于贫穷边缘
在2011年及2012年第二季,于在职住户当中,分别有300,700户及313,000户每月入息少于全港相同人数住户的每月入息中位数之60%。撇除在职贫穷住户的数目,分别有124,200户(418,200人)及118,900户(387,100人) 处于贫穷边缘,占整体在职住户数目约6.5%。
乐施会政策建议
政府多年来虽然曾推行不少政策及措施,以图纾缓在职贫穷家庭及低收入人士的生活压力和就业需要,可是政策力度不足,所提供的保障极之有限,未能普及至大部分在职贫穷家庭,实质扶贫效果成疑。
乐施会认为,生活保障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工人付出劳力理应得到合理回报,在养活自己之余,亦可为家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最低工资虽然有助纾缓在职贫穷问题,但不足以令所有在职贫穷家庭脱贫。现时本港就有超过19万户在职家庭活在贫穷边缘。乐施会相信,完备的政策支援配套是有效帮助在职贫穷家庭脱贫的关键,由是本会提出以下建议:
1. 订立贫穷线及「减贫」目标
- 参考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做法,以成员国住户入息中位数的50%作贫穷指标,并考虑同时检视稍超过贫穷线的贫穷边缘社群的状况,以便制订相应政策,强化他们面对经济冲击的抗逆能力,以免堕入贫穷网。
- 参考「标准预算法」(Budget Standards) ,拟定维持生命或基本生活的生活必需品清单,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消费作基础,然后根据各货品的价格计算出必需品总和的「标准预算」,若住户的总开支低于此预算水平便属于贫穷户。
- 订立贫穷线后,政府每项扶贫政策应以「减贫」为评估成效的指标,并应明确承诺于一定年期内显著减少的贫穷人口数目,以及定期监察进展。
2. 调整最低工资水平
- 每年检讨最低工资水平。在调整水平时应与通胀挂钩,以维持雇员的购买力,而厘订的水平亦应高于平均综援水平,以维持低收入雇员的工作意欲。
3. 研究「低收入家庭津贴」
政府应尽快研究推行「低收入家庭津贴」(简称「低收入津贴」),为正考虑申请综援、正在领取低收入综援,及因标签效应而抗拒申领综援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多一个选择,让已全职工作的低收入人士及其家庭,特别是有儿童的家庭,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并纾缓跨代贫穷的问题。
4. 正面宣传综援计划
政府应让公众明白,低收入综援计划对社会整体的重要性,并应肯定低收入综援人士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以减少公众对综援受助人的误解与歧视,鼓励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士申请综援。
-完-
关于乐施会
乐施会是独立的国际发展及人道救援机构,致力消除贫穷以及导致贫穷的不公平状况。我们在香港以及世界各地以多元方法解决贫穷问题,包括推行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人道救援及灾害防治工作、本土及国际政策倡议,以及培育本地青少年的世界公民教育。香港乐施会于1976年成立以来,共于逾70个地区推行扶贫发展及救灾工作。香港乐施会亦是乐施会国际联会的创会成员,联会成员于94个国家推展扶贫工作。
传媒查询,请联络:
陈佩雯 助理传讯干事 电话:3120-5281 电邮:[email protected] | 黄硕红 署理香港项目经理 电话﹕3120-5297 电邮﹕[email protected] |
乐施会总裁余志稳指出,至2012年第二季,全港最富裕10%住户的每月入息中位数,是最贫穷10%住户的26倍。他续称,本港的贫穷问题源自结构性因素,政府应制定长远而全面的社会福利政策及扶贫措施。
乐施会署理香港项目经理黄硕红指出,本港在职贫穷人口不断增加,贫富悬殊持续恶化,反映政府过去推行的政策和措施未能真正扶贫。
乐施会分析政府统计处由2003年至2012年的数据,结果发现在过去十年间,本港在职贫穷问题有持续恶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