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在職貧窮人口逾65萬創歷史新高,樂施會促請政府制訂全面收入保障政策
樂施會今日發布最新的《香港貧窮報告:在職貧窮家庭狀況報告(2003-2012)》 ,發現在過去十年,本港的在職貧窮問題持續惡化,在職貧窮家庭的人口至今年第二季更創出歷史新高,達到658,100人,同時社會的貧富懸殊情況亦正不斷加劇。樂施會促請政府每年檢討最低工資水平,並應制訂其他收入保障政策,協助在職貧窮家庭脫貧,長遠應研究「低收入家庭工作津貼」,作為最低工資以外的一項入息支援措施。
整體貧窮趨勢
本研究中的「貧窮住戶」是指,住戶(外籍家庭傭工除外)每月入息少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之一半的住戶。
- 過去十年,香港的貧窮住戶一直維持在40萬以上,貧窮人口則維持在110萬以上,佔整體人口近兩成,相應貧窮率則維持在17.6%,即平均每6名香港人,便有1人貧窮。
- 至今年第二季,全港最富裕的10%住戶之每月入息中位數,是最貧窮的10%住戶的26.1倍,差距較2003年擴大。
- 全港最貧窮的10%住戶之每月入息中位數只有輕微增長,由2003年的3,000元上升至2012年第二季的3,400元,但於同期,最富裕的10%家庭之每月入息中位數卻增加近30%。
在職貧窮趨勢
本研究中的「在職住戶」是指,家中有最少一名就業人士的住戶(外籍家庭傭工除外);「在職貧窮住戶」是指,家中有最少一名就業人士的住戶(外籍家庭傭工除外),而其每月入息少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之一半。
- 在職貧窮住戶及人口增加
在2012年第二季,在全港的在職住戶(working household)中,約有10%是「在職貧窮戶」(working poor household), 達194,100戶,較2003年增加逾11%,其中又以3至4人住戶的數量最多。在職貧窮家庭的人口亦由2003年的608,900人,增加至2012年第二季的658,100人。 - 在職貧窮家庭負擔較一般在職家庭沉重
過去十年,在職貧窮住戶中,近兩成有6歲或以下兒童,約六成半有15歲或以下兒童,或65歲或以上長者成員,比率較一般在職住戶為高。在職貧窮住戶的供養壓力相對一般在職住戶沉重,平均每一名在職成員需要供養兩名非在職的家庭成員,但一般在職家庭的在職成員,平均只需要供養0.8名非在職的成員。 - 近60%在職貧窮住戶活於綜緩水平以下
在2012年第二季,在194,100個在職貧窮住戶之中,有113,500戶的每月入息低於相應人數住戶的平均綜援金額,佔整體在職貧窮住戶近六成(58.5%)。
在貧窮邊緣的人口
本研究中的「於貧窮邊緣住戶」是指,每月入息在全港相同人數住戶之每月入息中位數的50%至60%之間;「於貧窮邊緣的在職住戶」是指,家中有最少一名就業人士的住戶(外籍家庭傭工除外),而其每月入息在全港相同人數住戶之每月入息中位數的50%至60%之間。
- 約19萬住戶、逾47萬人處於貧窮邊緣
在2011年及2012年第二季,每月入息少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60%之住戶,分別有618,000戶及642,500戶。撇除貧窮住戶數目,分別有182,600戶(490,500人)及191,500戶(477,700人)處於貧窮邊緣,佔整體住戶數目約8%。 - 約12萬在職住戶、逾38萬人處於貧窮邊緣
在2011年及2012年第二季,於在職住戶當中,分別有300,700戶及313,000戶每月入息少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之60%。撇除在職貧窮住戶的數目,分別有124,200戶(418,200人)及118,900戶(387,100人) 處於貧窮邊緣,佔整體在職住戶數目約6.5%。
樂施會政策建議
政府多年來雖然曾推行不少政策及措施,以圖紓緩在職貧窮家庭及低收入人士的生活壓力和就業需要,可是政策力度不足,所提供的保障極之有限,未能普及至大部分在職貧窮家庭,實質扶貧效果成疑。
樂施會認為,生活保障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工人付出勞力理應得到合理回報,在養活自己之餘,亦可為家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最低工資雖然有助紓緩在職貧窮問題,但不足以令所有在職貧窮家庭脫貧。現時本港就有超過19萬戶在職家庭活在貧窮邊緣。樂施會相信,完備的政策支援配套是有效幫助在職貧窮家庭脫貧的關鍵,由是本會提出以下建議:
1. 訂立貧窮線及「減貧」目標
- 參考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做法,以成員國住戶入息中位數的50%作貧窮指標,並考慮同時檢視稍超過貧窮線的貧窮邊緣社群的狀況,以便制訂相應政策,強化他們面對經濟衝擊的抗逆能力,以免墮入貧窮網。
- 參考「標準預算法」(Budget Standards) ,擬定維持生命或基本生活的生活必需品清單,以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的消費作基礎,然後根據各貨品的價格計算出必需品總和的「標準預算」,若住戶的總開支低於此預算水平便屬於貧窮戶。
- 訂立貧窮線後,政府每項扶貧政策應以「減貧」為評估成效的指標,並應明確承諾於一定年期內顯著減少的貧窮人口數目,以及定期監察進展。
2. 調整最低工資水平
- 每年檢討最低工資水平。在調整水平時應與通脹掛鈎,以維持僱員的購買力,而釐訂的水平亦應高於平均綜援水平,以維持低收入僱員的工作意欲。
3. 研究「低收入家庭津貼」
政府應盡快研究推行「低收入家庭津貼」(簡稱「低收入津貼」),為正考慮申請綜援、正在領取低收入綜援,及因標籤效應而抗拒申領綜援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多一個選擇,讓已全職工作的低收入人士及其家庭,特別是有兒童的家庭,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並紓緩跨代貧窮的問題。
4. 正面宣傳綜援計劃
政府應讓公眾明白,低收入綜援計劃對社會整體的重要性,並應肯定低收入綜援人士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以減少公眾對綜援受助人的誤解與歧視,鼓勵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士申請綜援。
-完-
關於樂施會
樂施會是獨立的國際發展及人道救援機構,致力消除貧窮以及導致貧窮的不公平狀況。我們在香港以及世界各地以多元方法解決貧窮問題,包括推行社區可持續發展項目、人道救援及災害防治工作、本土及國際政策倡議,以及培育本地青少年的世界公民教育。香港樂施會於1976年成立以來,共於逾70個地區推行扶貧發展及救災工作。香港樂施會亦是樂施會國際聯會的創會成員,聯會成員於94個國家推展扶貧工作。
傳媒查詢,請聯絡:
陳佩雯 助理傳訊幹事 電話:3120-5281 電郵:shirley.chan@oxfam.org.hk | 黃碩紅 署理香港項目經理 電話﹕3120-5297 電郵﹕shwong@oxfam.org.hk |
樂施會總裁余志穩指出,至2012年第二季,全港最富裕10%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是最貧窮10%住戶的26倍。他續稱,本港的貧窮問題源自結構性因素,政府應制定長遠而全面的社會福利政策及扶貧措施。
樂施會署理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指出,本港在職貧窮人口不斷增加,貧富懸殊持續惡化,反映政府過去推行的政策和措施未能真正扶貧。
樂施會分析政府統計處由2003年至2012年的數據,結果發現在過去十年間,本港在職貧窮問題有持續惡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