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校提供主题式学习活动,主题涵盖本地和全球贫穷问题,从知识、情感及行动切入,让学生掌握贫穷的现况和成因,建立对贫穷群体的同理心,并思考如何藉小行动为扶贫出一分力。
计划特色:
- 学习主题如「关怀香港贫穷」、「世界贫富悬殊」、「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紧扣课程需要,包括服务学习、专题研习、亲子活动等校本课程。
- 活动形式灵活多元,包括真人图书馆、互动戏剧、社区考察、游戏、贫富宴、手作活动等,可安排到校、落区或网上进行。
- 透过丰富的故事,如基层街坊亲身分享、乐施会扶贫个案等,让同学掌握贫穷的真实面貌,建立同理心。
- 以「设计思维」概念带领同学由构思意念,以至具体行动实践。
活动推介
基层生计X社区考察
在有限的金钱及生活条件下,学生需要为一家人设计及购买一日三餐,从「食」了解贫穷家庭的状况
对象:高小至高中学生
长度:1.5-2.5小时(视乎地点)
学习重点:本地贫穷、福利政策、营养与健康
基层生活X社区考察
模拟基层人士悭钱买????,亲到街市考察和购物,并上门探访长者,了解他们的需要。
对象:高小至高中学生
长度:2.5-3小时
地点:黄大仙区
学习重点:长者贫穷、生活素质
学校例子
主题:特色课程「关怀香港贫穷」
对象:五年级共108人人
节数:六节,每节1小时
活动安排:
节数 | 活动 | 安排 |
一 | 「香港有贫穷?」讲座: ● 香港贫穷及贫富悬殊情况 ● 香港基层人士的需要 | 一次,全级进行 |
二及三 | 同学学习访问技巧及准备访问问题 | 由老师带领,分班预备 |
四 | 「认识香港基层人士」真人图书馆 | 五次,分班进行 : ● 三班:少数族裔 ● 两班:清洁工友 |
五 | 同学分为四组,预备汇报 | 由老师带领,分班预备 |
六 | 「关心您.小行动」分享会: ● 同学汇报 ● 乐施会回应同学的小行动,分享持续地关心基层人士的小点子 | ● 一次,全级进行 ● 由老师主持,乐施会分享扶贫经验 |
前期准备工作 | 老师工作坊: ● 香港贫穷情况 ● 如何与学生探讨贫穷 | 約10人 |
谢老师:「是次五年级『关怀香港贫穷』的活动,让学生对清洁工和少数族裔有了新的理解,并透过设计思维方法体会贫穷人士的困境,思考如何协助他们。学生们了解到帮助他们并不仅仅是物质援助,而是聆听他们的声音、给予公平待遇,这样的帮助同样有意义。通过多次的体验活动,学生们真实成长了!」
主題:「扶助贫穷人」服务学习
对象:五年级共108人
节数:三节,每节4小时
活动内容:
第一节 - 全级活动,透过绘本共读认识世界贫富不公的情况及成因
第二节 - 分班进行「今日食乜好?」及「基层照顾者真人图书馆」,加深理解基层生活
第三节 - 策划筹款活动,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校内扶贫募捐活动
洪老师:「学生能走进社区,体验基层家庭的生活,活动有不同的难度及挑战性,学生十分投入参与。乐施会也邀请基层家庭妇女作分享及交流,学生可真正近距离接触并作生命对话,尤甚难得及难忘。 在筹备的过程,乐施会同工能理解校情及学生已有知识,为学校度身订造体验活动;也欣赏他们讲授基层生活到引导学生反思,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巩固学生所学。」
主题:「关怀清洁工友」服务学习日
对象:小二学生,共160人
节数:三节,共4小时
活动内容:
● 故事抉择游戏,代入基层清洁工的日常处境和困难
● 与清洁工交流,了解他们工作背后的辛劳
● 制作小礼物,送给学校及区内清洁工友,表达谢意
何老师:
「活动设计很好和全面,互动故事和真人图书馆能生动地描绘清洁工的生活和工作,使学生对清洁工的生活情况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还有机会通过制作小礼物,来表达对清洁工的关心和感谢。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十分投入整个活动过程。」
主题:自然救援任务 – 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对象:小六学生,共60人
节数:三节,每节1 – 1.5小时
活动内容:
● 共读绘本《妖怪吃掉我的家》,并配合互动环节
● 欣赏互动戏剧「朱古力的秘密」,思考作为消费者的责任,建立世界观
● 带领学生思考扶贫小行动,例如素食午餐、支持公平贸易等
学生分享:「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多帮助有需要的人。」
老师分享:「整个计划都能兼备知、情、意、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思自己衣食住行的习惯,有助了解自己。讲解员能深入浅出,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
主题:「饥饿与贫穷」体验活动日
对象:小四学生,共110人
节数:兩节同日进行,每节1小时
活动内容:
● 「饥饿与贫穷」讲座
● 举行「扶贫午餐」,亲身体验饥饿情况,及认识背后成因
● 社区探索小行动,透过任务发掘可以改善饥饿问题的方法

主题:「关怀清洁工」服务学习日
对象:小一至小三学生及其家长共340人
节数:每級一次4小時活动
活动内容:
● 故事抉择游戏,代入基层清洁工的日常处境和困难
● 与清洁工交流,了解他们工作背后的辛劳
● 学生及家长共同制作手作礼物,向清洁工表达谢意

家长分享:
● 「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明白清洁工的难处,只要多行一步处理好垃圾,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量。」
● 「很喜欢这个活动,学生参与度很高。」
主题:关怀贫穷
课程:多元智能课,共五节课
对象:五年级共160人
活动安排:
主题 | 活动 | 內容 |
阶段一: 贫穷多面睇 | 本地贫穷讲座 | 1. 认识香港贫穷情况 |
阶段二: 关心你.深度谈 | 三节体验与交流活动,与基层人士对谈,加深认识基层人士的生活情况、挑战和需要 | 1. 南亚裔港人的生活与社会融合 |
阶段三: | 「小行动」汇报 | 1. 同学分享自己的小行动 |

学生设计的小行动﹙部份﹚:
● 教新移民和难民广东话
● 研发可散热的工作帽,送给清洁工友
● 收集旧平版电脑,转赠基层儿童
老师分享:「学生透过活动有更多机会了解本地不同群体的贫穷情况,真人图书馆让学生对社会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及体会,活动期间学生能反思日常生活并设计出小行动以回应贫穷问题,期望为社会带来不一样。」
课程:Cornerstones Project
对象:12位Grade 9-10学生
时间:12节,每节2小时
● 贫穷是什么?
● 疫症与世界公民
● 世界贫富不公的现况与成因
● 香港贫富不公的现况与成因
● 「改变贫穷」是如何发生的?
● 活动:与基层长者对谈
● 活动:少数族裔交流之旅
● 运用分析框架,找出「改变贫穷」的切入点
● 订立「改变贫穷」计划的目标与策略
● 设计「改变贫穷」计划的信息
● 测试「改变贫穷」计划
● 汇报及总结

老师分享:
“I enjoyed the virtual interviews an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group projects about a chosen social issue. I learned a lot about poverty in HK, people’s hardships during COVID and life under the poverty line.”
“I liked how Oxfam HK gave us information on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overty, inequality, etc. The information was really useful and I liked the games.”
课程:World Citizenship Activity
对象:30-40名 国际课程Year 3学生
时间:两天,共10小时
● 在新冠疫情下,香港及全球基层人士的生活挑战和需要
● 关注贫穷新角度:探讨贫穷背后的不公义
● 探讨运用多媒体提高公众意识活动的处理及考虑
老师分享:
“I’d like to thank Oxfam’s staff. The activity was well-designed and was informative. The workshop facilitators helped students reflect on various global issues via exercises and group discussion.”
Dr. Mike Leung, Lecturer of Youth College International (Tsing Yi Campus)
查询:
乐施会教育组 | (852) 3120 5180 | education@oxfam.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