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學習計劃 - 學校活動 - 無窮世界教育 - 扶貧工作 - 樂施會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learning

為學校提供主題式學習活動,主題涵蓋本地和全球貧窮問題,從知識、情感及行動切入,讓學生掌握貧窮的現況和成因,建立對貧窮群體的同理心,並思考如何藉小行動為扶貧出一分力。

 

    計劃特色:

    1. 學習主題如「關懷香港貧窮」、「世界貧富懸殊」、「氣候變化與災害」等,緊扣課程需要,包括服務學習、專題研習、親子活動等校本課程。
    2. 活動形式靈活多元,包括真人圖書館、互動戲劇、社區考察、手作活動等,可安排到校、落區或網上進行。
    3. 透過豐富的故事,如基層街坊親身分享、樂施會扶貧個案等,讓同學掌握貧窮的真實面貌,建立同理心。
    4. 以「設計思維」概念帶領同學由構思意念,以至具體行動實踐

     

      活動推介

    在職貧窮X 角色故事

    代入清潔工主角「阿潔」的故事,透過抉擇遊戲讓學生了解清潔工的處境,喚起同理心。

    對象:高小至初中學生

    長度:1.5小時

    學習重點:本地貧窮、勞工保障、生活素質

    基層生計X社區考察

    在有限的金錢及生活條件下,學生需要為一家人設計及購買一日三餐,從「食」了解貧窮家庭的狀況。

    對象:高小至高中學生

    長度:1.5-2.5小時(視乎地點)

    學習重點:本地貧窮、福利政策、營養與健康

    氣候變化X密室解謎

    世界災害頻繁,學生需於指定時間破解氣候變化的關卡,認識災害對貧窮人的影響。

    對象:高小至高中學生

    長度:1.5-2小時(視乎人數)

    學習重點:氣候變化、天然災害、環境及可持續發展

    世界貧富懸殊X模擬體驗

    在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世界裡,學生會如何應對?透過角色遊戲和任務,思考現實世界的貧富懸殊問題。

    對象:中學生

    長度:2.5小時

    學習重點:資源分配、經濟全球化、勞動市場

    資源分配X模擬體驗

    用包剪揼遊戲帶出不公平的資源分配制度,如何製造貧富懸殊,為貧富宴的前奏活動。

    對象:高小至高中學生

    長度:1小時

    學習重點:資源分配、貧富懸殊

     

    學校例子

    主題:關懷貧窮
    課程:常識科(單元─:國際問題透視),共四節課時
    對象:六年級共110人

    活動內容:

    • 「貧窮是什麼?」講座
    • 與基層婦女/長者/少數族裔對談
    • 「關心您.小行動」同學分享會
    student

    學生小行動構思例子:

    • 為少數族裔發明「多語言智能翻譯機」
    • 為長者發明搬運重物機械人
    • 為基層婦女設計一連串感到被關懷的小行動

     

    負責教師鄺老師:
    「透過是次服務學習活動,同學不單對香港貧窮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活動中的講座、真人圖書館及『小行動』分享會,亦令同學明白基層人士所需要的不只是經濟援助,更需要尊重及關懷。」

    主題:「關懷清潔工」服務學習日
    對象:小一至小三學生及其家長共340
    節數:級一次4小時活動

    活動內容:

    • 故事抉擇遊戲,代入基層清潔工的日常處境和困難
    • 與清潔工交流,了解他們工作背後的辛勞
    • 學生及家長共同製作手作禮物,向清潔工表達謝意
    student

    家長分享:

    • 「活動很有意義,讓孩子明白清潔工的難處,只要多行一步處理好垃圾,可以減輕他們的工作量。」
    • 「很喜歡這個活動,學生參與度很高。」

      

     

    主題:關懷貧窮
    課程:多元智能課,共五節課時
    對象:五年級共160人
    活動安排:

    主題活動內容
    階段一:貧窮多面睇本地貧窮講座1.    認識香港貧窮情況
    2.    以「設計思維」概念,分析貧窮成因和貧窮人士的需要
    3.    鼓勵同學以小行動回應貧窮問題
    階段二:關心你.
    深度談
    三節體驗與交流活動,與基層人士對談,加深認識基層人士的生活情況、挑戰和需要1.    南亞裔港人的生活與社會融合
    2.    街市慳食體驗
    3.    「長者貧窮」真人圖書館
    關心你.
    小行動
     
    「小行動」匯報1.    同學分享自己的小行動
    2.    樂施會同事給予意見
    3.    總結整體計劃的學習經驗
     
    student

    學生設計的小行動﹙部份﹚:

    • 教新移民和難民廣東話
    • 研發可散熱的工作帽,送給清潔工友
    • 收集舊平版電腦,轉贈基層兒童

     

    負責教師梁曉欣評語:
    學生透過活動有更多機會了解本地不同群體的貧窮情況,真人圖書館讓學生對社會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及體會,活動期間學生能反思日常生活並設計出小行動以回應貧窮問題,期望為社會帶來不一樣。

    課程:Cornerstones Project
    對象:12位Grade 9-10學生
    時間:12節,每節2小時

    每節主題:
    • 貧窮是什麼?
    • 疫症與世界公民
    • 世界貧富不公的現況與成因
    • 香港貧富不公的現況與成因
    • 「改變貧窮」是如何發生的?
    • 活動:與基層長者對談
    • 活動:少數族裔交流之旅
    • 運用分析框架,找出「改變貧窮」的切入點
    • 訂立「改變貧窮」計劃的目標與策略
    • 設計「改變貧窮」計劃的信息
    • 測試「改變貧窮」計劃
    • 匯報及總結
    xxx

    學生分享:

    “I enjoyed the virtual interviews and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on group projects about a chosen social issue. I learned a lot about poverty in HK, people’s hardships during COVID and life under the poverty line.”

    “I liked how Oxfam HK gave us information on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overty, inequality, etc. The information was really useful and I liked the games.”

     

    課程:World Citizenship Activity
    對象:30-40名 國際課程Year 3學生
    時間:兩天,共10小時
    探討議題:

    • 在新冠疫情下,香港及全球基層人士的生活挑戰和需要
    • 關注貧窮新角度:探討貧窮背後的不公義
    • 探討運用多媒體提高公眾意識活動的處理及考慮
          教師評價:

           "I’d like to thank Oxfam’s staff. The activity was well-designed and was informative. The workshop facilitators helped students reflect on various global issues via exercises and group discussion."

            Dr. Mike Leung, Lecturer of Youth College International (Tsing Yi Campus)

      查詢:

      樂施會教育組(852) 3120 5180education@oxfa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