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云南双柏县阿上左村彝族庆祝祭龙节和妇女节双节。
项目介绍
中国虽是首个完成联合国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但社会上致贫和返贫的因素呈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透过扶贫政策研究,更能对症下药、集中资源推行有效扶贫工作。乐施会重视通过实证为本的研究、行动研究以及政策倡议,致力于在机制层面推动缓解和消除贫困问题,主要关注三个领域,包括实证为本的国家重点减贫政策研究、基于行动研究的经验提炼与政策反馈,以及食物公正研究及倡议,推动弱势群体获取足够食物和营养并从食物体系中获益。
出版刊物
项目故事
保育原生种子 生态小农双嬴
「这些种子都是我们大家的,要好好保护。」
透过发掘和保存优质的种子,协助偏远地区的小农户生产适合当地气候、有别于大型种植场的蔬果品种,提高竞争力和收入。
中国内地的贫穷人口在过去数十年持续下降,但截止2019年底,农村仍有近550万人全年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的国家贫穷线水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南圩镇出生的黄英兰曾经是其中之一。
过去,她和留守村中的妇女靠种植玉米维持生计,但碍于地势和基建配套问题,收成一直未如理想。2018年,民间组织「农民种子网络」在乐施会的支持下,于黄英兰的家乡开展扶贫和保育工作,透过发掘和保存优质的种子,协助偏远地区的小农户生产适合当地气候、有别于大型种植场的蔬果品种,提高竞争力和收入。
2019年,黄英兰和一班姐妹完成了社区种子资源培训后,发现村内原来有很多本地品种,于是开始了大豆、玉米选种试验,透过选育优质种子开创生态种植。到目前,由她们自发建立和管理的社区种子库已经保存了30多个本地品种,而「农民种子网络」更在全国11个省市40个社区合共保存了近800个传统品种,推动种子自给,并为改善小农户的生计提供更多元化及生态友善的选择。
另外,为填补内地乡村种子保育议题的文献缺口,「农民种子网络」将经典著作《乡村种子库》翻译成中文,亦邀请了多名国内外专家选出优秀的案例,联手编撰《参与式选育种子与乡村振兴》,透过知识推广,为参与中国农村发展的社群注入更多新想法。在乐施会支持下,「农民种子网络」的成员多次获邀参加联合国气候会议,分享保育种子的经验,推广生物多样性对社区发展和减贫的重要性。
听故事,对种子保育有更多想像:
气候变化令极端天气频繁,包括干旱及水灾,直接影响小农户的收成和生计。故事主角何小麦,来自广西务农世家,他将「社区种子银行」的概念,与同一村落的农夫分享,结合小农们的力量,提升大家持续获得收成的机会。
#贫穷说 声音故事 -- 由关注气候变化的唱作歌手张进翘(Manson)为大家说故事【农夫和他的种子银行】。
陕西传统琼锅糖 小米丰收的味道
「我们支持小农时,可以得到最健康和优秀的产品;农夫可以得到经济上的支援,更专心的发展他们最擅长的耕作,种出更好的食物;同时,对环境也更好。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了解更多
2018年新春,乐施会把陕西生态小米琼锅糖的味道带来香港,这滋味是乐施会和项目合作伙伴西安农夫市集一起推动的小农陪伴项目的努力成果。
2018年初,乐施会与舞台剧演员及厨师、业余农夫梁祖尧(上图)去了陕西见证琼锅糖的诞生,路上遇到八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雪,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由西安去到位于山区制作琼锅糖的富平县,路上看到四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其实,山区偏远、远离市场、极端气候,正是许多小农面对的困难。陕西省有50个国家级贫困县,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富平县和绥德县是其中两个。绥德县是制造小米琼锅糖主要材料小米的生产地,当地多年来的耕种使用化肥、农药,令环境恶化,农产品陷入低价竞争,耕作所得不足以糊口,农民纷纷弃农入城,又加速了乡村的衰落。
2016年起,由西安农夫市集组织的小农陪伴项目,支持陕西省多条农村种植小米、大豆等不同的农作物。在位于陕西省北部的绥德县马家川村,项目推动村内农夫以保护生态的方法种植农作物,为农夫提供生态种植培训,并为他们搭建销售平台,办起市集。在项目协助下,他们不再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等,而改以天然的方法种植生态小米。这不但打破农村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更为下一代提供安全的食品。
乐施会的合作伙伴更在陕西省找到有30年制造琼锅糖经验的孙师傅,用马家川村生产的生态小米,经过40多个小时的工序,人手制作出当地传统工艺糖果琼锅糖。琼锅糖不但大大带动了小米的销售,也让更多人认识优质食材和传统手艺的价值。
生态小米的成功经验,鼓励了马家川村民继续生态种植,亦因此有愈来愈多小农愿意加入生态种植的队伍。除了小米外,村民还种植绿豆、红豆、黑豆等杂粮,有村民开始尝试养鸡,带领村民用鸡的粪便取替化肥,最终实现种植及养饲互相结合的生态种养,令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培育更好的食材,换取更好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