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概览 派发防疫物资及卫生教育 学童教育支援 粮食及生计支援 政策倡议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带给全球史无前例的冲击,除了即时的援助和服务,乐施会在香港和国际不同地区积极透过研究和倡议,促请各地政府为弱势社群提供合适的支援。
香港
为清洁工及保安员发声 争取防疫装备及权益
乐施会联同4个伙伴团体,包括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清洁工人职工会、清洁服务业职工会及医护行者,于2020年2月初推出《外判清洁工人在肺炎疫情下的工作处境问卷调查》,在全港15区访问了近150名食环署、康文署及房屋署外判清洁工人,并在2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结果,要求政府和外判商必须为前线工友提供足够的防护装备。


乐施会持续跟进前线清洁工和保安员的情况,要求政府向前线工友发放每人每月1,000元、为期4个月的「辛劳津贴」,且必须涵盖没有业主立案法团、没有居民组织及没有聘用物业管理公司的5,300幢「三无大厦」;亦在去年7月去信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要求当局把户外外判清洁工纳入「物管检测计划」,以确保他们能在健康的情况下继续为社会服务,并将新冠肺炎列入《香港雇佣补偿条例》中职业病的范围内,好让不幸染病者能够透过劳工保险得到支援。
为贫穷失业人士争取政府津贴
疫情下,香港经济转急转直下,裁员成潮。乐施会联同循道卫理观塘社会服务处神爱关怀中心、关注综援低收入联盟、民社服务中心,在2020年3月发布《基层市民在疫情下的就业情况问卷调查》,发现农历新年后基层工友失业人数急升4倍,疫情严重冲击低收入家庭的生活。

持续关注香港失业情况 反对冻结最低工资
疫情反复,本港经济步入寒冬。截至2021年1月,失业率已升至7%,创近17年新高。乐施会在《疫情下贫穷人口失业情况》报告中分析了政府统计处的数据,发现2020年第2季的贫穷住户失业人数升至近11万,估算当中7成半贫穷失业人士不在综援网内。其中,中老年群组属重灾区,而25至29岁的失业贫穷青年升幅则最明显。
此外,疫情令部分贴近最低工资的工友被减薪至最低工资水平。乐施会反对政府冻结最低工资,并期望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行使最终决定权,调升最低工资水平至不低于每小时 41.4 元。长远而言,我们要求当局每年检讨最低工资,以确保升幅能够追上通胀,让基层工友能分享到辛劳得来的成果。
国际
要求国际社会助贫穷地区对抗疫情
国际乐施会在2020年7月发表题为《饥饿病毒》的研究报告,推算因疫情影响而挨饿致死的人,或超过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数;而每日生活费少于5.5美元的贫穷人口,亦会增加超过5亿,至接近40亿人。
为免疫情将发展中国家疲弱的经济及脆弱的医疗系统拖垮,乐施会促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G20)等制订全面的援助计划,包括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发放国际储备等,让发展中国家政府有能力向受影响的基层市民提供支援,让贫穷人不至愈沉愈底。



阻止「不平等病毒」扩散
除了饥饿问题,疫情亦导致全球不平等情况恶化。2021年1月,乐施会发表《不平等病毒》研究报告(只有英文),指出全球首1,000名富豪的资产,在新冠疫情后短短9个月已回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然而,贫困的弱势社群则可能需时超过10年。《不平等病毒》报告的主要结果︰
乐施会认为,极端的贫富悬殊并非无法避免,关键在于政策制定。我们将继续在不同层面进行游说工作,呼吁各国领袖将消除不平等列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著手建立更以人为本的「新常态」,包括︰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能者多付」的税收制度、推动低碳经济等。(了解更多)
新冠疫苗应全民共享
2020年9月,乐施会对追踪药物试验的分析公司Airfinity的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全球目前有5 款主要候选新冠疫苗处于第3期临床测试,合共有59亿剂疫苗产能。当中,占全球仅13%人口的富裕国家和地区,已购买逾一半数量的候选疫苗;全球将有超过6成人口很可能需待2022年或之后才有机会接种新冠疫苗,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基层。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必须就专利与药厂协商,争取新冠病毒疫苗、试剂和治疗方法的专利免费开放,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够以低价生产和入口有关药物和试剂。
去年5月,乐施会与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UNAIDS)发表公开信(只有英文),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协定一个以公平为原则的方案,确保新冠病毒疫苗的供应是按需要,而不是负担能力分配。公开信获全球逾155名领袖及专家签名支持,包括多名现任及前任国家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