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正式發布《緬甸新興農業產業化發展對減貧的機遇與挑戰》
4月22-23日,樂施會與雲南大學緬甸研究中心聯合召開“緬甸農業發展與中緬農業合作”國際研討會並發佈《緬甸新興農業產業化發展對減貧的機遇與挑戰》一書。研討會旨在搭建中國對緬甸農業投資的交流平臺,讓政府部門代表、專家學者、商會和民間組織代表,共同探討企業在緬甸投資農業時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圖片說明:參與主持會議開幕式的嘉賓包括雲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緬甸研究中心主任李晨陽教授、中國外交部政策規劃司郝志剛處長、緬甸國家經濟和社會顧問委員會主席吳丁突吳先生(U Tin Htut Oo)、雲南大學副校長肖憲教授、緬甸駐華使館參贊趙佐蘇先生(U Zaw Zaw Soe)、中國扶貧基金會國際發展部主任伍鵬先生及樂施會中國項目部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經理梅家永(從右到左)
外來農業投資已經對湄公河流域地區的貧困人口帶來了不小的機遇與挑戰。樂施會自2010年以來支持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希望能夠通過研究和宣導工作來形成一套能夠讓外來農業投資對小農戶以及自然環境的利益達到最大化而風險達到最小化的投資策略。同時,樂施會所支持的研究工作也旨在提升相關利益群體對該問題的認知度並促進其之間的對話。
會議圍繞著緬甸農業發展及中國對緬甸農業投資合作的思路、現狀、成效和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發言和討論,並探討了中國對緬甸農業投資合作面臨的挑戰以及存在的不足。中緬雙方政府代表、企業代表、非政府組織代表以及學界代表也就各自在農業發展的經驗進行了交流,總結了農業發展的主要成就和面臨的問題,並就如何在緬甸農業投資領域推廣“企業社會責任”這一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議。
圖片說明:會議現場
這次研討會共有約30位來自中國和緬甸的參會者。中國的參會代表分別來自外交部政策規劃司、雲南省委政策研究室、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雲南大學、雲南農業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國緬甸友好協會。而緬甸的代表則分別來自緬甸農業灌溉部農業研究司、緬甸駐華使館、緬甸國家經濟和社會顧問委員會、緬甸甘蔗和糖產品銷售和生產者協會、緬甸橡膠種植與生產協會、緬甸發展資源研究所、緬甸牲畜資源發展所、緬甸現代農民協會、緬甸食品安全工作組和緬甸曼德勒福慶學校孔子課堂。
與會者普遍表示,此次研討會加深了他們對緬甸農業投資環境、農業投資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認識。
本報告是樂施會針對外國企業在湄公河流域農業投資的第二本出版物。第一本是《外國農業投資對老撾反貧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旨在為東道國和中國的利益相關方提供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討論的平台。接下來,樂施會將會與雲南大學等機構繼續合作,通過調查研究和政策倡導,推動中緬農業投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加強各利益相關間的交流。
《緬甸新興農業產業化發展對減貧的機遇與挑戰》報告出版
附錄:
本書目錄
執行摘要
一、導言
二、背景
三、緬甸農業產業化概述
四、農業產業化案例研究概述
(一)橡膠
(二)油棕
(三)瑜澤那在胡康谷地的生物燃料特許經營
五、主要研究結果
(一)農作物民營化運動:國內農業政策環境
(二)緬甸的「走出去」:農業出口政策環境
(三)農業發展中的地理與民族政治差異
(四)農業領域的投資
(五)中國的罌粟替代種植項目
六、生計影響
(一)概述
(二)企業—農民合同的影響
(三)應對策略
七、農業產業化的影響
(一)參與者
(二)如何應對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