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農業投資引發社會爭議 - 專題故事 - 樂施會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專題故事

倡議工作, 亞洲其他地區2014年7月04日

外商農業投資引發社會爭議

李育成 - 圖像

李育成

李育成爲撥款管理與評審經理,主要工作是規劃、協調和監督國際項目部資金的運用,合乎國際樂施會對扶貧項目,在質量、監察、檢討與學習等方面訂下的標準。除了日常工作,他亦喜歡旅游,欣賞文化古迹和自然風光。

Copy of 097文/圖:李育成

我在三月遠赴老撾,除了探訪當地農戶,更重要的是把外商農業投資帶來的影響,與當地政府官員、學者和非政府組織人士一起開會,討論如何長遠地落實規管外商農業投資的法律,保障小農戶及其社區環境的基本權利。

樂施會老撾辦公室國家項目總監Dominique Van Der Borght先生(右)發表開幕辭,左邊為合作夥伴老撾國立大學農業學院副院長Silinthone Sacklokham博士。

樂施會老撾辦公室國家項目總監Dominique Van Der Borght先生(右)發表開幕辭,左邊為合作夥伴老撾國立大學農業學院副院長Silinthone Sacklokham博士。

在老撾,得到當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對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至關重要,所以我們透過與當地公民社會夥伴老撾國立大學農業學院的合作,與各持份者舉行相關對話,今年已經是第二年了。

去年,我們與夥伴共同發表了一份對老撾外商農業投資對減貧影響的概要分析,總結出老撾三大外商農業投資者,即越南、泰國和中國的投資,對勞動就業、基礎建設、技術提升、生態環境、以至窮人及弱勢社群權利的影響。

今年,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農林部、規劃和投資部、工商部及自然資源和環境部的主管官員參加會議,我們

Professor Zhao Yaqiao, head of t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ives a presentation.

合作夥伴雲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趙鴨橋教授發言。

更邀請了三個省級農林廳官員,當地關注農民發展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以及鄰國緬甸的公民社會組織代表參加會議。

與會者都踴躍參與討論,並歸納出目前老撾外商農業投資的三大問題,即訂單農業欠缺規範、外來農藥的進口及使用欠缺監管,以及勞動力短缺和工人權利欠保障等。難得的是,官員都認同要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就我們這次到靠近中老兩國邊境的豐沙里省所見,大部分農民都可以通過和外國投資者的合作獲得額外的現金收入,而且耕種技術也因此有所提升,但是由於訂單合同欠缺規範,農產品價格資訊不透明,小農戶的權益並未受到應有保障。而且進口農藥欠缺老撾文標籤,往往出現誤用農藥的情況,令農作物被毁、環境受污染及農民身體受到傷害的消息時有所聞。

當然,這裡篇幅所限,未能羅列所有問題。如果各位有興趣,不妨下載去年發表的報告參考一下  。今年的報告亦正在整理,預料可於下半年出版。事實上,調查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發展背後的真象,推動我們在制定解決方法時能針對外商農業投資政策的改變,長遠改善貧窮人生計及環境。以下是部分樂施會的調查報告:外國農業投資對老撾反貧困的機遇與挑戰 。

 

The farmers often use agrochemicals imported from China without descriptions in the Lao language.

從中國進口的農藥。

 
A contract signed between a Chinese trader and a village head in Laos can look like this.

中國商人與老撾某村長簽訂的農產品生產合同。

 

 

 

 

 

 

profile pix

李育成為國際項目部項目幹事-研究及倡議,主要工作是倡導外商農業企業在發展中國家投資時,要對小農戶負責,並促進政府執行保障小農的相關政策,以改善他們的生計。育成熟悉湄公河地區的發展問題,並且相信通過規管外商投資,可讓當地社區從中得益。除了日常工作,他亦喜歡旅遊,欣賞文化古蹟和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