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與「社創基金」攜手 推出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 為非華語幼稚園生提供中文增潤課程 設網上平台讓公眾下載教學資源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新聞稿及更新

2022年7月30日

樂施會與「社創基金」攜手 推出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 為非華語幼稚園生提供中文增潤課程 設網上平台讓公眾下載教學資源

樂施會於2020年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委聘,與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開展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Pay-for-Success)項目。「按效益付費」項目,又稱「社會效益債券」,是一種創新公私營合作的模式,以效益為本,透過契約方式,引入投資者為創新的社會服務提供資金及分擔風險,以發展、協調或擴展有效的社會項目。

計劃名為「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是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以全港首創的「動態增潤學習模式」教學,結合「師徒制」老師培訓,成效顯著。項目開展至今共支援了1,200多名非華語學生及170名教師,計劃中「種子學校」(由計劃的顧問老師直接到校授課)的非華語學生,在中文字發音的評估分數顯著提升約3倍,而在聯想字的評估分數方面,也進步了超過4倍。相關教學資源已上載到計劃的網上資源平台,免費讓公眾下載,期望使更多非華語學生受惠。

今天(7月30日),我們於香港大學舉行「從起步開始 – 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成果分享會,除了設有教學成果展覽外,亦會就多個主題讓參與計劃的教師們進行分享交流。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女士表示:「現時香港差不多每三名南亞裔兒童當中,便有一個生活在貧窮線下。政府的報告 指出,少數族裔貧窮的原因很大程度是中文程度不足,以致影響升學及就業的機會。樂施會認為,為非華語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提供更適切的中文教育,長遠有助提高他們的競爭力,助人自助,脫離貧窮。樂施會亦希望藉着分享『按效益付費』項目的成功經驗,讓更多投資者及社福機構嘗試這種合作模式,推展更多更大規模的項目。」

社創基金專責小組副主席繆志仁先生表示:「社創基金近年積極推動『按效益付費』模式在香港發展,希望透過引入政府以外的資源,包括資金、知識、能力、網絡等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同時提供予投資者具深遠社會效益的另類投資選擇。『按效益付費』項目在推展期間所需的資金全數由投資者提供,委聘人只會在項目達致雙方事前已同意的成效水平時向項目提供資助,若項目成效理想,投資者將額外獲得項目成本以外的回報。相關做法為不同持份者提供更大誘因去提升服務成效,我們相信較傳統購買服務模式能產生更大效益予受惠者。」

推出網上資源平台及圖畫書
隨著計劃踏入第二年,我們期望能進一步提升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能力,讓他們的中文水平能和華語學生收窄最少一半距離。另一方面,我們原創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及教材套已初步完成,並在剛推出的網上資源平台上載最新發佈專為教授非華語幼兒中文而設的圖畫書系列,連同主題兒歌,還有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及升小的資源,以分享予全港教師和家長使用。

網上資源平台網址:https://kgcsl.edu.hku.hk/ (開放予公眾免費註冊)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先導」計劃,推動整個「按效益付費」及「社會創新」的生態圈繼續拓展,讓更多有心人士加入。未來我們會考慮讓一些相對成熟的項目,以「按效益付費」形式擴大其效益。

- 完 -

附加資料

甚麼是「按效益付費」計劃?
「按效益付費」是一種公私營合作模式,透過績效為本和契約方式為社會服務融資,令政府可跟表現卓越的社會服務營辦方合作,利用私人投資以發展、協調或擴展有效的項目。這一系列合約安排通常由中介機構促成,投資者於合約生效當下提供項目所需的資金,以改善社會成效;而委聘人/付款人(通常為政府)則視乎社會服務營辦方所達致的社會成效,並由獨立評核者核證,向投資者支付所投入的資金,或加上財務回報。這種模式借助投資者分擔風險,以促成更多現時政府恆常計劃未及涵蓋的創新或預防性項目。

甚麼是「按效益付費」計劃?

「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
樂施會的「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自2015年開展,由於成效顯著,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簡稱「社創基金」)支持以「按效益付費」的模式推動公私營及不同界別合作,成為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也是全球第一個以少數族裔教育為主題的同類計劃。此計劃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2021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頒發「卓越社會服務獎」,以表揚我們的計劃達致卓越實踐。

社創基金是本「按效益付費」計劃的委聘人,而樂施會負責計劃的設計、執行、績效管理以及與各方的聯絡工作,也是主要負責家長支援工作的服務提供者。至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是計劃的主要合作伙伴,負責課程、教學方法、教材設計、成效評估及教師培訓。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則是計劃的本地顧問,以及負責聘請獨立評核者。三名「投資者」分別是伍絜宜慈善基金會、利希慎基金及樂施會。計劃為期三年,如能達到協定的成效目標,「投資者」可獲得最初投資的本金及財務回報。

「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的特色和成效 

1) 動態增潤課學習模式:全港首創教授非華語學生的課程和教學法,非華語學生除了與華語學生一起上課外,還設有獨立的學習時間,靈活結合主流及中文第二語言增潤課程。計劃的顧問老師會直接到4間「種子學校」授課,於上課時間提供小組和個人的增潤學習支持,讓非華語學生返回大班上課時更有自信和投入地參與學習活動,更容易掌握課堂內容,與華語學生一同學習。

2) 推動「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發展「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幼稚園增潤課程指引、教材、教學法及評估工具。

3) 以「師徒制」培訓老師:會到70間網絡學校以「師徒制」形式培訓老師,讓他們掌握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設計、教學法、評估工具和施行方法。

計劃共提供6個範疇的支援,除了以上提及的3項,還包括為老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包括跨校交流、工作坊及研討會;於計劃第三年分享知識,通過工作坊及網上平台,向業界傳授相關教學經驗及;同時支援家長,為他們提供升小資訊、舉辦家長講座、協助填寫小一報名表格及開設查詢熱線等等。計劃首兩年涵蓋74間有錄取非華語學生的幼稚園,佔全港類同的幼稚園約五分之一。

這項計劃現已踏入第二年,支援成效顯著。種子學校的非華語學生在計劃第一年學期完結後,其中文程度有顯著進步,比較學生「前測」及「後測」的總分數,種子學校的K2學生較「前測」提高了接近100%,而 K3學生也有接近一倍的進步。至於個別項目測試,如聯想漢字方面,整體學生平均進步了約410%,在字音測試方面,平均進步幅度更接近310%,進步幅度非常明顯。計劃讓大部分非華語學生均能理解並自信地說中文,當中有學生升上小學後,中文科甚至取得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在參與計劃後,有些學生更會充當小翻譯的角色協助其父母學習中文,使他們的家庭也能受惠。

在支援網絡學校方面,我們以「師徒制」形式 (train-the-trainer mode) 培訓中文老師,令整體老師的教學水平得到顯著的進步,其效應值 (effect size) 達至1.99,屬極高水平。 

疫情下持續支援
疫情高峰期,幼稚園須停止面授課堂,由於非華語生家中缺乏學習中文的語境,令非華語幼童的中文程度倒退。團隊因此改變策略,改為網上課堂,以小組模式為學生提供中文增潤暑期班及為各個學習主題製作多元化的網上教學資源,例如工作紙、講故事影片、兒歌影片等,鼓勵家長和子女一同參與,讓孩子在家中繼續學習中文,溫故知新。參與的學生都表現得很雀躍和投入。

在停課前,樂施會曾向家長了解家中的上網設備能否配合網上授課,並且為有需要家庭向社福機構申請免費上網服務,使他們的學習不會因停課而中止。我們更為家長準備了一份網絡學習使用Zoom手冊,讓非華語家長能幫助幼兒上網,方便網上學習。除此以外,樂施會更開設了熱線諮詢服務及安排受培訓的少數族裔婦女教學助理,恆常與非華語家長溝通,提醒學生出席網課,並把最新防疫措施、網上學習資源套、升小選校資訊翻譯成少數族裔的語言及錄成短片,透過即時通訊發放給非華語家長,讓他們能有效輔助子女學習和及時掌握最新資訊。

我們亦為老師提供教授網課技巧的培訓,由於培訓同樣在網上進行,更多老師能夠參與。在恢復面授課堂後,我們特地為教師準備了可視口罩,讓幼兒能清楚看到老師的口部動作,有利於學習中文發音。 


關於樂施會
樂施會是國際扶貧機構,致力透過政策倡議、社區扶貧及人道救援服務,與大眾共建「無窮世界」。


傳媒查詢,請聯絡:
陳敏婷 Roni Chan
樂施會傳訊幹事
電話:+852 3120 5222
電郵:roni.chan@oxfa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