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令劏房戶生活難上加難 樂施會促政府制定氣候適應政策 協助劏房戶提升「氣候適應」能力
跳往主要內容
開始主要內容

新聞稿及更新

2021年11月04日

極端天氣令劏房戶生活難上加難 樂施會促政府制定氣候適應政策 協助劏房戶提升「氣候適應」能力

樂施會趁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舉行期間,發表「極端天氣下的劏房住戶」研究報告,近六成受訪劏房戶指屋內比戶外更熱,亦有逾四分一受訪者表示當颱風或是暴雨來襲,居所會因而受到破壞,而業主亦不會承擔維修開支。樂施會認為,現時政府雖然致力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卻未有制定與貧窮人士相關的具體「氣候適應(climate adaptation)」目標和措施;並建議政府提升基層市民的「氣候適應」能力,加快興建公營房屋,協助居於惡劣環境中的劏房戶應對愈發頻繁的極端天氣現象。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表示:「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現象,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更令貧窮人士的生活更加艱難。身處極端天氣、越來越炎熱的夏天,基層市民除了戶外工作時要捱,回到窩居的劏房更猶如『蒸籠』,甚至比室外更熱。遇上颱風或暴雨,他們甚至要撐著雨傘去洗手間。政府現時的氣候變化措施較著重『減排』,而協助社會上較脆弱一群『適應』氣候變化亦相當逼切。」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指出,國際樂施會亦正身處聯合國氣候峰會,呼籲全球領袖提升貧窮人士「氣候適應」能力:「富裕國家必須兌現12年前的承諾,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幫助貧窮國家適應氣候變化及減排。」為彌補往年未達標的差額,富裕國家必須在 2022 年至 2025 年間提供超過 1000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須是津貼,而非貸款。一半資金須用作提升貧窮人士「氣候適應」能力,讓他們更有效應對愈發頻繁的極端天氣。

「極端天氣下的劏房住戶」研究報告主要結果

樂施會委託社會政策研究有限公司,於今年九月以問卷訪問200位住在香港不同地區的低收入劏房住戶,並且與其中15位住戶深入訪談。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者的單位小於150平方呎,人均面積僅約73呎,較本年公屋人均面積141呎低近一半。受訪者的平均月租4,700多元,平均呎租貼近40元,比全港整體私人住宅平均呎租更貴,每呎租貴約4.5元。

由於劏房的居住環境非常狹窄,空氣流通欠佳,熱空氣都困在室內。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者不滿意居所的通風,認為劏房内的溫度比戶外更熱;近兩成受訪者所住的劏房沒有窗戶,空氣無法流通,熱上加熱。訪問期間,研究團隊分別量度劏房內及戶外的氣溫,發現近半(45.5%)劏房室內比街頭更熱,最大溫差高達5.8度,而最熱的劏房溫度高達攝氏35.1度!

在酷熱的天氣下,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日常生活會受到影響,主要是身體變差、難以集中工作/溫習、精神壓力上升,更有近四分一受訪者表示令蚊蟲鼠患問題加劇。有兩位受訪者曾出現中暑病徵,當中一人更出現中暑性抽筋,情況令人擔憂。

當颱風或是暴雨來襲,逾四分一受訪者指會令居所帶來影響,當中逾八成指會造成牆縫滲水/漏水,亦有四分一人指窗戶因而受損。有受訪者表示,業主往往不願負責單位内的維修,劏房戶需自費處理維修問題,對經濟構成負擔。

不過,高達98%受訪者未有申請過渡房屋,當中兩成人認爲居住期太過短暫。有劏房住戶表示,擔心兩三年過後仍未能輪候到公屋,就要遷出過渡房屋,而每次搬屋都成本昂貴,寧願繼續住在原有的劏房内。

政府上月發表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中,雖有探討提高氣候適應和應變能力的措施,但大多集中在基建、防洪和排水方面。樂施會認為,政府盡力加快興建公營房屋的同時,亦增撥資源協助居住在惡劣環境中的劏房戶,提升他們「氣候適應」能力,以應對愈發頻繁的極端天氣現象。

氣候適應措施

樂施會就今次報告曾分別與四位專家訪談,據社會創新設計師陳嘉興的專業意見,建議可在劏房增設類似地台設計的儲物空間,並且善用隔熱板降低室内空間溫度。樂施會建議從現有的關愛基金「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增加上述項目讓租戶申請,並且延長計劃期限。同時,為申請此計劃的劏房戶提供能源標籤指引,並且擴大津貼額上限,讓劏房租戶可購置節能家電,從而節省電費。

我們亦建議政府與志願團體或地區組織合作,開設共享空間,將部分電器/家具設施共享,例如洗衣機,煮食設備等,增加單位的空間感。商界有心人亦可善用其資源,協助劏房改善租戶的生活環境。例如,樂施會早前與迷你倉公司合作,讓劏房租戶可以將單位內部分物資暫放於迷你倉,從而增加劏房空間,改善環境。

提供較宜居的過渡房屋

另一方面,過渡房屋亦算是折衷方案,短期内為居於惡劣環境下的劏房戶提供一個較爲宜居的居所。根據資料,現時有超過110幅政府短期租約用地用作露天停車場,用地遍佈港九新界,當中超過70幅已閒置超過15年或以上,而且面積相對較小,或未適用於發展公營房屋。樂施會建議當局撥出這類用地,用作發展過渡房屋,並且考慮將有關租約年期延長至十年;同時應加强規劃,於區内興建多層停車場,或考慮於原有停車場的上蓋興建過渡房屋。

據測量師估算,估計一幅20,000平方呎用地可提供約288個單位,約462人入住;若上述70幅已閒置15年的用地可發展為過渡房屋,則可以提供逾20,000個有關單位。當相關單位供應量充足時,便會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對原有劏房業主構成壓力,從而進行減租或改善單位以吸引租戶。
 

- 完 -


關於樂施會
樂施會是國際扶貧機構,致力透過政策倡議、社區扶貧及人道救援服務,與大眾共建「無窮世界」。


關於「貧窮說」
10月17日是「國際滅貧日」,樂施會希望藉着這別具意義的日子,邀請大家重新思考、發現、了解貧窮。貧窮問題複雜而多樣,樂施會與「StoryTeller說故事」合作,製作「貧窮說」系列聲音故事,由林家謙、急急子、張進翹及雲浩影聲音演繹,鼓勵公眾以新的視覺了解貧窮;配合多份「貧窮說」調查報告及公眾活動,讓大家能以新的方式深入社區,了解隱藏在社區中的貧窮實況。        
網址:https://bit.ly/Oxfam_RethinkPoverty


傳媒查詢,請聯絡:
陳敏婷 Roni Chan
樂施會傳訊幹事
電話:+852 3120 5222 
電郵:roni.chan@oxfam.org.hk    

助人自助 共建無窮世界

單次捐款 每月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