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樂施會回應2024年度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樂施會樂見政府致力完善各項民生福利政策,並採納本會早前提出的部分建議,惟針對貧窮問題方面仍有改善空間。樂施會建議政府進一步確立扶貧框架以協助精準扶貧、配合安置計劃以取締劣質劏房、建立「獨老及雙老長者住户資料庫」及推動長者積極賦能政策,以應對香港日益嚴峻的貧窮問題。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表示:「樂施會早前發布的《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4》顯示本港貧富差距由疫情前的34.3倍擴大至疫後的81.9倍,人口老化問題日漸嚴重,樂施會歡迎當局採納我們早前提出釋放非經濟活躍人口勞動力的政策方案,包括循再培訓再就業方向釋放長者生產力、加強託兒支援以釋放婦女勞動力等措施。我們建議政府適時檢討扶貧政策的成效,以確保資源能發揮最大的果效,實現政府強調的『惠民生添幸福』。」
1. 確立扶貧框架以協助精準扶貧
政府自2022年起停止發布貧窮報告,其後亦不再公布貧窮線,並改以「精準扶貧」策略為單親家庭、長者及劏房住戶提供扶貧支援。政府在最新的施政報告提出擴大「共創明『Teen』計劃」,在第三期計劃招募4,000名學員、優化「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及推出為期三年的赴粵養老試驗計劃。
樂施會歡迎政府擴大現有項目名額,令更多貧窮人士受惠。除了以上政策外,本會認為政府應該保留貧窮線,由宏觀角度分析和監察全港的整體貧窮面貌。在貧窮線的數據基礎上執行「精準扶貧」,可以進一步為不同貧窮群組設計具針對性的減貧和紓困政策。
本會明白社會對貧窮線量度存有不少質疑,本會建議獨立計算「有長者住戶」的貧窮率,並將「有長者住戶」的資產透過年金化方法轉化為每月收入,再加上原有的市場收入和現金轉移得出總收入,以絕對貧窮的方式量度其貧窮率,以解決社會認為長者「有資產,低收入」會高估貧窮率的問題。
2. 推動長者積極賦能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擔任組長,帶領制訂措施發展銀髮產業,除促進樂齡友善消費、開拓新產品及財務保障服務,更提出為長者再培訓及再就業方向,釋放「銀色生產力」。樂施會歡迎政府採用我們在貧窮報告提出的方向,即在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時,以政府應採取積極「賦能」方向,推動長者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
現時本港65歲或以上的貧窮長者人數超過58萬,而獨老和雙老貧窮住戶合共高達26萬。本會早前建議政府透過整合不同部門(包括房署、社署、醫管局等)轄下長者數據,建立「獨老及雙老長者住戶資料庫」。我們樂見施政報告提及會研究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資料庫,配合識別工具及早介入高風險個案。為掌握長者住戶的實際情況並提供不同服務,我們期望當局能擴大資料庫涵蓋範圍。除協助有照顧需要住戶,另可聚焦為識別有志及有能力的初老長者,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包括透過簡化中高齡就業計劃鼓勵僱主聘用長者,及降低長者申請在家庭津貼門檻,提升長者就業意欲。
針對有照顧需要長者,本會歡迎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基層醫療方案,包括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按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制訂市民健康管理計劃,另將更多地區康健站擴充為中心、擴展服務網絡,並整合長者健康中心服務。我們建議政府可利用創新科技協助基層醫療管理及善用恆常化「關愛隊」的撥款,為長者提供更完善的居家安老配套。
3. 支援非經濟活躍婦女投入勞動市場
據本會最新發布的香港貧窮狀況報告顯示,子女年齡越小,貧窮婦女的勞動參與率越低,兒童照顧責任成為貧窮婦女未能投入職場的障礙之一。
本會歡迎施政報告就支援在職家長的措施,包括提出再增設多一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增加社區保姆服務名額兩成半至2,500個,以及擴展「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涵蓋範圍至110間小學。除增加名額外,我們建議政府按各區幼兒人口年齡分佈檢視服務名額,善用現有資源,增加附設於幼稚園的資助幼兒中心 0 至 2 歲的服務名額。我們亦建議社區保姆及中心託管服務可為幼稚園暫託及小學在校課餘託管提供延長時間的服務,同時亦應研究建立交通接送配套,使社區託兒服務與校園為本的課餘託管服務互相配合。
4. 配合安置計劃以取締劣質劏房
政府提出立法制定合資格劏房為「簡樸房」,單位不可少於8 平方米,必須具備窗戶和獨立廁所,並在劏房集中地區增加3個社區客廳,預料惠及1,300個目標住戶;同時,公共房屋供應於未來五年將增至189,000伙,輪候時間降至四年半。
樂施會認同政府提出改善基層住屋質素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以實現扶貧面向中的「紓困」。根據本會最新發布的貧窮狀況報告顯示,貧窮獨老雙老住戶數目大幅上升;同時,政府統計處2023年公布的《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 – 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數目已超過10萬户,逾20萬人居於劏房中。貧窮人口難以找到合適且可負擔的居所,改善劏房環境刻不容緩。當前,劏房住戶面臨的問題包括房間過熱、物品雜亂及儲物空間不足等,樂施會早前與迷你倉公司合作,讓住戶將物品暫存於迷你倉,利用公共空間改善住屋環境。
我們建議政府鼓勵商界人士積極利用資源,透過「官商民」合作模式改善劏房住户的生活條件。同時,本會歡迎政府擴展「社區客廳試行計劃」,並建議政府根據各區人口比例擴展「社區客廳」至18區,惠及更多目標住戶,並定期評估其成效和效益;樂施會認為,取締劣質劏房必須與安置計劃相輔相成,政府應加快劏房登記進度及制定清晰明確的取締劣質劏房時間表。鑑於公屋供應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增加,故應同時加強過渡性房屋的供應,確保劏房住戶可以順利遷出並入住安全的臨時居所;對於未能入住相關房屋的住戶,政府也應提供足夠的租金津貼,避免住戶因取締劣質劏房而無家可歸。
5. 支援少數族裔
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到為少數族裔再加聘一間支援服務中心,提供傳譯及翻譯服務;而教育局亦會為非華語學生籌辦課後中文學習班、增潤「網上中文自學資源」、組織跨校教師學習社群和為非華語家長舉辦家長教育活動。本會樂見政府持續支援少數族裔,亦同意學習中文是融入社區和脫貧有效方法。本會自2015年展開「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設計華語為第二語言的教材和動態中文增潤班,栽培具備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知識和策略的專業導師,至今支援了超過1,000名非華語學生和過百名教師。本會建議參照現時對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師專業發展安排,設立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三層課程」;為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基礎、高級及專題課程,並訂下培訓目標;要求有取錄非華語生的學校,安排一定百分比的教師接受相關培訓,為非華語生學習中文提供適切支援。
- 完 -
關於樂施會
樂施會是國際扶貧機構,致力透過政策倡議、社區扶貧及人道救援服務,與大眾共建「無窮世界」。
傳媒查詢,請聯絡:
曾善明Theresa Tsang | 阮銘澄 Candy Yuen 樂施會傳訊幹事 電話:+852 6379 3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