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
樂施會回應2025年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樂施會歡迎政府提出政策,確保本地就業優先和釋放潛在勞動力。同時,我們亦樂見創新科技能配合民生福利政策,特別在保障高危長者健康方面,以改善脆弱群體的生活質素。
樂施會代理總裁鄧智輝表示:「儘管政府面臨財政挑戰,施政報告仍展示出對扶貧工作的重視。為更有效識別弱勢群體,實踐精準扶貧,本會期望政府明年中發表的《香港精準扶貧工作成果報告》,除根據『年齡』、『住屋』及『婚姻狀況』聚焦支援長者、劏房戶及單親家庭外,亦應考慮納入『性別』、『種族』及『身體狀況』等指標,以更有效地協助基層婦女傷健人士、少數族裔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1. 推動生活工資,保障基層勞工生活質素:
本會歡迎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促進就業及保障本地勞工的措施,包括加強限制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檢討「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實施法定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機制,這些措施有助穩定就業機會並提升工資保障。樂施會自 2018 年起推動生活工資倡議,鼓勵具能力的企業提供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薪酬。我們期望政府在檢討最低工資的同時,亦公布生活工資水平 (2025年生活工資水平為每小時62.8元),供有能力的僱主參考採用,以改善基層保障並吸引更多人投入勞動市場。政府作為本地最大僱主,應以身作則,向外判工支付生活工資,為商界樹立良好典範,推動整體薪酬水平朝更合理及可持續方向發展。
2. 創造彈性工作機會,並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樂施會同意政府提出革新再培訓局,加強本地技能培訓,包括完善行業諮詢機制、推出以技能為本的培訓框架及微證書課程,並善用科技提供多元靈活的學習模式,以提升勞動人口的競爭力。在經濟轉型期間,維持基層勞動者的市場韌性尤其重要。除加強技能培訓外,我們建議政府進一步創造彈性就業機會及推動社區經濟發展,協助受影響的勞工在重返市場前順利過渡,並保障其經濟需求。
3. 動態識別高危長者住戶,善用人工智能保障安全與健康:
本會欣見政府採納本會建議,包括連結社會福利署、香港房屋委員會等部門及公營機構的數據,持續識別社區支援不足的高風險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以及獨老和雙老住戶,並致力推動樂齡科技應用,例如為300戶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本會期待該計劃在試行後得以擴大規模,增加受惠人數及樂齡科技的種類,協助政府更早掌握高危住戶的需求,提供適時介入支援,減輕照顧者壓力。
此外,為進一步支援以老護老、以老護殘的家庭,政府可考慮下調照顧者津貼的申請門檻,讓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亦能符合申請資格。透過更全面「兜底保障」措施,提升整體社區的照顧能力與韌性。
4. 協助少數族裔融入社區,支援婦女就業:
本會認同施政報告中提出在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設立青年及婦女網絡,並持續向他們發放政府招聘資訊,以促進就業。本會一直專注支援少數族裔婦女,包括為其設計及推出「提升少數族裔青年就業能力計劃 - 教學助理培訓課程(支援非華語幼兒早期教育)」。本會期望未來能與政府及社會各界加強協作,深入開展少數族裔研究,持續開辦更多元化職業培訓課程,以滿足勞工市場的需求,亦為少數族裔婦女創造更廣泛的就業機會。
結語
面對社會及經濟結構的轉變,本會認同政府以「造血賦能」為方向,推動保障及促進本地就業。同時,針對人口老化問題,及早識別需要及加強科技支援,亦屬重要的「兜底保障」措施,有助提升整體社會的應對能力。
本會期望,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挑戰時,「官商民」能加強協作,共同推動具社會創新的解決方案,促進更具韌性和包容性的社會發展。
- 完 -
關於樂施會
樂施會是國際扶貧機構,致力透過政策倡議、社區扶貧及人道救援服務,與大眾共建「無窮世界」。
傳媒查詢,請聯絡:
紀靜雯 Natalie Kei
樂施會代理傳訊及數碼籌募經理
電話:(852) 3120 5257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