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說明:樂施會希望為改善外來工的可持續生計、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貢獻一份力量。
項目介紹
農民工為改善生計而前往城市,然而由於進入陌生的社會、大多數從事最基層的工作、面對政策上的不公平等因素,他們要承受許多困難,是城市中的弱勢社群。樂施會與民間團體及學術機構各方合作,在超過10個城市推行城市生計項目,項目集中在珠三角、北京、長三角等地區。透過社區服務、兒童教育、公眾教育、法律援助、宣傳職業安全健康,以及政策倡議等,協助超過20萬農民工及其家人改善生計,促進社會融合,提高工人法律知識及權益意識,並呼籲社會大眾更關注打工群體面對的問題。
了解外來工的處境和心聲
流動兒童發展工作:
社區參與和社群充權
出版刊物
項目故事
讓流動兒童可以在父母身邊成長,
在城市公平地接受優質教育
中國目前有超過三千萬名流動兒童與在城市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為了節省開支,很多外來工家庭只能住在欠缺規劃、常被稱為「髒、亂、差」的城中村。無論在長三角、福建還是廣東的城中村,基層工人家庭最擔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受戶籍制度所限,流動兒童難以入讀城市的公立學校,即使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亦難以繼續在城市升學,故每年都有大量流動兒童無奈離開父母返回戶籍地農村讀書。
樂施會的項目夥伴「深圳市綠色薔薇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2018年暑假為即將返鄉的流動兒童舉辦「深圳,我愛你,再見!」告別城市活動。其中一個孩子提到:「我雖然不是深圳人,但我出生、成長在這裡,我深愛著深圳⋯⋯」樂施會希望公眾更了解流動兒童的處境,使他們可以在父母身邊成長,在城市公平地接受優質教育。
樂施會也繼續支持夥伴機構在外來工聚居社區開展服務,並鼓勵社群互助。北京四環遊戲小組以學前教育為切入點推動社區融合,近年已培養了十多位外來工家長成為「媽媽老師」,使更多流動人口家庭獲得適切的教育支援。「蘇州星星家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支持兒童組成自己管理和運作的興趣小組,更積極組織居民參與社區事務,促進社會融入。本會將繼續支持家長和兒童充權,使勞動者和他們的家庭,都可以在城市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重D音:唱出工人的心聲
一年一年過去啦
我的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
錢倒是沒有掙多少
委屈卻受了一大把
這首名叫《深圳深圳》的歌,由深圳工人樂隊重D音創作,樂隊成員平日各自有工作,業餘時間到工廠、街頭、酒吧等場地表演,希望唱出外來工的心聲。
重D音主音歌手董軍說:「外來工年復年在城市奮鬥,工資低、工時長、社會保障又少,精神生活也非常匱乏。」他和妻子小娜於2008年來到深圳工作,之後生下孩子蛋蛋,但沒法申請到城市戶籍。
由於目前不少社會保障與福利還是與戶口相掛鉤,沒有城市戶籍的外地小孩,較難享受當地醫療和教育等福利。小娜孩子的戶籍是湖北,雖然在深圳出生和成長,卻一直被深圳排斥於門外。「像其他新生嬰兒般,我孩子一歲前經常要看醫生,但因沒有深圳戶口,不能在上小學前購買到醫療保險,每月的醫療費比奶粉錢還多。」小娜說。董軍擔心孩子不能入讀公立學校,未能接受好的教育,將削弱他在未來的發展機會,甚至陷入貧窮。
重D音於2011年在樂施會夥伴的協助下成立,並在2014年成為我們直接支助的合作夥伴。董軍說:「因為樂施會的支援,我們可以透過音樂建立工人文化,推動外來工關心自身權益,有助改善我們的生活。」
了解更多城市生計的故事
沒有智能電話的童年不快樂嗎?
孩子來到「四環遊戲小組」的第一課,就是要學會玩。玩的不是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也不是奢侈精巧的玩具,而是用最普通的材料設計出的、不脫離生活的遊戲。
在城中村寫作
外出打工多年的全桂榮有感於外來工文化生活匱乏,選擇在蘇州的城中村開辦一家「工友家園」。九年來,他創辦的工友家園為打工者們提供圖書借閱、電影放映、文學及音樂創作等活動,累積服務數萬人,並與工友們一起探索屬於自己的工人文化,使公眾聽到他們的聲音。
廣州流動兒童守護者的進與退
樂施會夥伴機構「火把社區」致力於改善廣州流動兒童的生存狀況。機構在流動人口聚居社區租用場地開設社區活動中心,為流動兒童提供安全、健康的活動場所,同時培養社區和家長骨幹,令兒童、家長、社區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