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歌曲中認識了「彪哥」 - Feature Stories - Oxfam Hong Kong
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Feature Stories

Development Programmes, Mainland China15 MAY 2014

那天,我在歌曲中認識了「彪哥」

Image of Sarah Chu

Sarah Chu

Sarah is well known as Sarah the Pig. She joined Oxfam in 2011. The first task is to use all kinds of methods to "save" the Oxfam brand. Rational emotional animals, thinking about the left and right brains, to the media "soft and hard and sell" Oxfam's work, 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poverty issues. I hope that in the lifetime of life, I will realize the "infinite world" and really make do.

 Picun community

撰文:朱麗珊

CPU-guitar (Sun heng)從同事處聽到「孫恒」的事蹟已有年多,然而,直至最近才有機會聽到他的現場演唱及分享歌曲的創作由來,更讓我對這群打工者當下面對的問題,有切實的領會,甚至為他們的處境感到難過。

「我們在城市只看到高樓大廈,這些高樓都是由工人建造的,有誰看見他們的存在?又有誰知道他們的故事﹖」北京工友之家創辦人兼新工人藝術團團長孫恒說。

家鄉在河南開封的孫恒,1998年辭去老 BAO Ge trimmed家中學音樂教師的工作,獨個兒到北京打工,曾做過搬運工、推銷員、酒吧歌手。1999年,他用了一年時間在國內流浪,目睹很多基層流動者的生活狀況。有一次,他在北京一個建築工地待了三日兩夜,遇上一位令他非常難忘的工人。這位工人默默坐在他身旁,一直沒有跟他說話,直至第三天,他開始說起心底話來,說自己努力幹活卻被別人看不起,說自己有多寂寞,說著說著,把雙手伸出來放在孫恒面前:「我只有這雙空空的手,來養活家人,每天工作10多小時,很疲憊很疲憊的時候,就喝酒……我很想家。」

空空但非常沉重的雙手

這位來自安徽的工人叫「彪哥」,他的故事是內地千千萬萬建築工的寫照,這雙空空的手,盛載著打工者的辛酸、傷痛、無奈,令人感到沉重。孫恒以他的名字創作了《彪哥》,把他的故事唱出來,並收錄於新工人藝術團第一張唱片《天下打工是一家》中。(登入收聽)

「認識你的時候,已是在你幹完每天十三個小時的活兒以後。
大夥兒都管你叫彪哥,你說這是兄弟們對你習慣親切的叫法。
喝醉了酒以後,你說你很想家,
可是只能拼命地幹,才能維持老小一家——安穩的生活。
每天起早貪黑,你說你感到特別的累,
可是只能拼命地幹,
才能維持老小一家——安穩的生活。
你說你最痛恨那些不勞而獲的傢伙,
他們身上穿著漂亮的衣服,卻總是看不起你。
你說究竟是誰養活誰?
他們總是弄不清,他們總是弄不清這個道理。
一天天一年年,就這樣過去,
你擁有的只是一雙空空的手,
你總說也許明天日子就會改變,
可清晨醒來後,仍得繼續拼命地幹!
認識你的時候,已是在你幹完每天十三個小時的活兒以後。」

用歌聲劃破寂靜的夜空

結束流浪生涯後,孫恒回到北京,在打工子弟學校當義工,教農民工的孩子音樂。2002年5月1日勞動節,他與幾位熱愛音樂的打工者創辦「新工人藝術團」 (前稱「打工青年藝術團」),利用工餘時間在北京各個建築工地、工廠、打工子弟學校演出。工人們得知藝術團來了,紛紛從狹隘的宿舍走到工地上簇擁在一起,就地取材用鋼筋造成mic stand,用工地的探照燈照耀這個屬於打工者的舞台。每一趟演出,都為工人們困頓的身驅、孤獨的心靈帶來一點慰藉,亦是他們枯燥的打工生涯唯一的娛樂。工地上的歌聲、掌聲、歡呼聲,劃破了原本寂靜無聲的夜空,彷彿只剩下軀殼的工人,再次從音樂中找回自己對家鄉的記憶、對生活的盼望、勞動者的尊嚴……

WORK SITE CONCERT唱《想起那一年》時,有些工友會被鈎起遊子離愁,觸動流淚;唱《勞動者贊歌》,大家會感受到勞動的光榮,一起高聲唱,一起做各種鬥志激昂的動作;唱《團結一心討工錢》,工人們的情緒就更高漲,手握拳頭齊喊「討工錢!討工錢!」這些反應,都是發自內心深處,抑壓已久的情緒,非常真實。歌曲中的主角,就站在演唱者的眼前。

漸漸地,演出過後都有工友走過來握著孫恒和他戰友們的手,說被拖欠工資、工傷後得不到賠償……問他們應該怎辦。「我們最初只是想把工人的故事及情感唱出來,令大家聽到工人的聲音。但後來我們看到有這樣的社會需要,就是要為工人突破面前的困境。」

孫恒於是在2002年11月成立北京工友之家,決定為打工者在城市建立一個「家」。2003年初遇上樂施會,自此展開了超過10年的夥伴合作關係,樂施會成為了工友之家最主要的支持者。而工友之家亦由最初只為打工者提供文藝表演節目,逐步發展至今日,涉及社區、文化、教育、權益、社會企業、流動兒童、社會倡導等综合多元服務的發展機構。至於新工人藝術團,由2004年至今,亦已推出共八張專輯。很多歌曲都受工友歡迎,成為很多勞動者的心靈依託。

家鄉回不去 城市留不下

Workers Concert content_1495目前,中國內地約有二億六千萬勞工在農村與城市之間流動打工,他們主要在工廠或建築工地工作,或從事服務行業、家政工等,在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亦為改善鄉間家人的生活而奮鬥。然而,這龐大的勞動群體是城市最大的弱勢社群,不但要面對工資低、工時長、社會保障不足、工傷頻繁以及勞工權益常受侵害等問題,精神生活也非常匱乏。因為沒有城市戶籍,每天均會遇上不公平的待遇。又因為很多農村的土地因城鎮化而流失,新一代農民工就算願意回家,亦無法做回務農的工作,令他們身處「家鄉回不去,城市留不下」的困局,常感徬徨。

IMG_1183除了「新工人藝術團」外,「重D音」是另一隊唱出工人心聲的樂隊。這隊以深圳為基地的青年工人樂隊,有一首名叫《春天一定來臨》的歌,寫城市不起眼的角落,不知什麼時候在塵土縫隙中開出了一朵花。但同時間亦有很多跌落的種子,還沒有等到春天發芽就枯萎了,就像很多老遠來到深圳打工的人,把青春留在城市,最終還是要離開。歌曲末段寫道,「遠方飄來的花把希望埋在這裡,穿過漫長的冬天,春天一定會來臨。」這是「重D音」對工友的鼓勵,亦是他們的自勉。

每一次聽工人創作及演繹的歌曲,都令人動容、無語。在我心裡,「農民工」不再是出現於新聞或社會學的一個詞彙,而是跟你與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這群默默耕耘、用勞力換取生計的打工者,滋養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卻偏偏只能處於城市底層掙扎求存,被繁華昌盛所淹沒。歌曲背後的故事,是如此活生生,他們所在的城市,又是如此冷冰冰。

願春天早日到來,讓遠方飄來的花朵,不再飄零,讓這雙空空的手,感到溫暖。

profile2作者朱麗珊為樂施會高級傳訊幹事,於2011年10月加入樂施會工作

 

 

 

註:樂施會於5月10日及11日舉辦「聽見?聽不見?」中國打工青年音樂分享沙龍,邀請了孫恒及「重D音」樂隊來港分享其原創的工人音樂和交流內地工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