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29 AUG 2014
願望成為中文老師的Afsa

Oxfam Hong Kong
Oxfam is a glob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creating a world without poverty through its advocacy, development and humanitarian work.
以下為Afsa 的自白 (樂施會按:為令意思完整,文章稍經修改。原文請參考Afsa手稿)
我叫Afsa Fathima,中文名字是何雅珊,今年十五歲。我現在在地利亞修女紀念中學(百老滙)讀中三,我的願望是做一位中文老師。其實,我想做中文老師這個職業是有很多原因的。我想其他少數族裔學生學中文學得開心,不想他們重覆我學中文的艱苦經歷。
當我初初入小學時,沒有人幫助我。我因沒有讀幼稚園,所以當時我連一二三都不懂。我還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如果要去洗手間或飲水,我都要叫我一位巴基斯坦同學跟老師講一聲。小息時,我常常都會自己一個人。現在回想當年,我都會替自己感到可憐。除了英文科合格外,其他科目都很低分。當時,我上學會一直留在課室裡,放學後立即跟媽媽回家。有時如果我未見到媽媽,就會哭起來。因為當時學校差不多全部同學都是說中文的,因言語不通,感到很陌生,我放學後只會想快些回家。回到家後,我只會看電視和玩耍。當時除了英文科功課外,其他科的功課我都不懂怎樣做。
那段時間真是我最辛苦的時間,到最後要留級。第二年讀小一時,學校請了一位巴基斯坦老師。還開了一些特別班,將少數族裔和華裔同學分開上中文堂、數學堂和常識堂。我的成績有進步,但是都不合格。當我升上小五的時候,有一位香港人同學幫了我很多。我們在小五及小六坐在一起,如果我上課有東西不懂,她會教我。因為她,我試過考試合格。現在,我中文科的成績不但進步了,而且我是全班第一。
幫助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
我想幫助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將來有一份好的工作。我想幫他們在起初階段時學習中文(小一),我不想他們像我一樣辛苦地學中文,所以我想成為一位中文老師。那我可以教導少數族裔學生怎樣學好中文和令中文更進步,還可以用自己的例子去鼓勵他們。
無論是小朋友或大人,我都是很樂意教他們,特別是教中文。這也是我想做中文老師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我想令我爸爸感到驕傲,因為他希望我可以做一份又是自己喜歡,又可以幫到人的工作。其實,我爸爸是我教中文的第一個「學生」。我也想他因我感到驕傲,他想我可以在香港工作。爸爸,請放心,我會努力讀書,為了實現我的願望,我一定會努力!
編者註 : 政府在年初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在中小學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並增加對少數族裔的支援服務,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然而,樂施會認為更長遠有效的政策,是應將支援焦點放在學前和小學階段,幫助少數族裔兒童打好基礎,及早加強他們學習中文語文的能力。
樂施會早前發表《英語國家與香港的「第二語言政策」的比較》報告,該報告參考了國際經驗,建議政府應將「學習架構」延伸至幼稚園,因為幼稚園是少數族裔打好中文基礎的最佳時機。我們希望政府能切實針對非華語學生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需要,讓少數族裔小孩從根本學好中文,不需像Afsa般經歷那麼多困難,讓使少數族裔學童享有平等機會入讀大學或接受專上教育,從而增加就業機會,打破跨代貧窮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