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糧食危機 食品企業責無旁貸 - Feature Stories - Oxfam Hong Kong
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Feature Stories

Advocacy and Campaign06 MAR 2013

扭轉糧食危機 食品企業責無旁貸

Image of Kalina Tsang

Kalina Tsang

Kalina is the Head of Hong Kong, Macau, Taiwan Programme Unit

消費者似乎有很多選擇,但實際上許多食品和飲品都是由數家跨國企業生產的。圖中顯示十大食品及飲品公司旗下所擁有的品牌數目。

撰文:曾迦慧

走進世界上任何一家超級市場,隨即會被琳瑯滿目的食品和飲品包圍。表面看來,消費者擁有許多選擇,但事實上,大多數罐裝、盒裝及瓶裝食品和飲品都是由數家跨國食品企業生產。這些跨國企業不但控制著全球食品產業,還涉及大量開採耕地和水資源,污染環境,影響地球上數以億計的小農生計。作為消費者,也是全球糧食系統中的一員,我們不應只關注個人消費權益和食物安全,更有責任監督及推動跨國食品企業完善其經營及生產手法。

食品飲品背後的犧牲與剝削

在超市食品和飲品冷冰冰的包裝內,除了人造色素或防腐劑,最大成份來自不同種類的農作物。這些農作物大部分由發展中國家的小農,利用當地寶貴的水和土地資源,加上小農和農場工人的辛酸血汗生產而成。小農原本能自給自足,並生產出足夠糧食餵飽全球人,但不幸的事實卻是,他們偏偏吃不飽,成為最弱勢的一群。反而,那些僱用小農的跨國食品及飲品公司,成為糧食系統中影響力最大的操控者。

食品和飲品業在過去世紀以來,一直以最低廉的成本生產最便宜的商品,但卻要創造最大的利潤。在這種低成本的經營模式之下,小農、農場工人及婦女農民的利益往往被忽視、被犧牲。小農賴以為生的耕地和水源,經常被跨國企業開發、收購或壟斷;在這些土地上出產的農作物,又在很多情況下會加工成為生物燃料,而非可食用糧食。

在農業中,婦女往往負擔起落田耕種的勞動工作,同時又要分擔大部份家務,可是她們卻備受歧視與剝削。

隨著甘蔗園、油棕種植園和大豆種植園的不斷擴張,失去耕地的小農最終被排擠至貧瘠及遠離水源的荒蕪山區耕種,進一步阻絕他們接收市場資訊和享用基礎設施。受僱的農場工人則要面對微薄收入、不安全工作環境、不合標準的住宿和歧視等。

在2011年,研究員在經「熱帶雨林聯盟」認證的印度茶園內,發現工人沒有獲發最低工資或長期僱用合約,住宿及衛生條件又不合標準,工人還要在沒有保護措施之下使用殺蟲劑。重男輕女的傳統則令婦女農民備受歧視,如非洲的婦女農民只擁有1%耕地;在肯尼亞,交易許可證只會發給男性。

完善七大範疇政策 保障小農生計權益

跨國食品及飲品公司的影響力之大與廣不止於此。目前,全球人口每秒鐘喝掉四千多杯雀巢咖啡;每天享用可口可樂產品的人達十七億人次;全球四成可可市場由三家公司壟斷。至於全球十大食品及飲品公司,包括英聯食品、可口可樂、達能、通用磨坊、家樂氏、瑪氏食品、Mondelez國際(前稱「卡夫食品」)、雀巢、百事公司及聯合利華,加起來每天的營業額超過十一億美元,這些公司的產品在原材料種植、加工、分發和銷售各環節中,直接或間接僱用的工人數以百萬計。這十大公司所屬產業的總市值更高達七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經濟活動總值約十分之一。

由此可見,假如十大食品及飲品公司不改變現行的政策及運作,農民、天然環境資源,以至全球糧食系統中的每個人,將會面對越益嚴峻的貧窮與饑餓問題。有見及此,樂施會在最新的「品牌背後」倡議運動中,就對這十家食品及飲品公司的農業政策、公眾承諾及供應鏈監管作出評分排名,結果顯示,十家公司在婦女、小農、農場工人、水資源、土地、氣候變化和透明度七個主要範疇均未能獲得理想評分,並須於多方面作出改善。

在危地馬拉的Tiquisate市,大規模種植供出口的橄欖樹,霸佔了當地大量農田,令當地農人沒有足夠糧食。

勿輕視消費者與政府力量

十大食品及飲品公司在過去一世紀對無數人造成巨大影響,它們的力量足夠推動原材料供應商、貿易商和政府做得更好,創造更公平的未來。不過,他們必先從上述的七大範疇糾正自己的經營方式和政策,致力消除種種不公義情況,確保農場的營運方式得到改善,繼而發揮影響力推動其他行業的公司作出改革。

十大食品及飲品公司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但消費者的力量亦舉足輕重。透過改變消費模式、主動了解產品背後的資訊、以不同途徑向公司施壓等,足以推動這些公司作出重大和長遠的改革,最後還要配合各國政府的政策與管治,才能避色全球糧食危機進一步惡化。

樂施會在現正於全球推動的「GROW糧食公義運動」中呼籲,各國必須合力在國際貿易、糧食援助、金融市場和氣候融資方面作出改革,以減少未來面對糧食危機與資源短缺的風險,並可以有效地作出應對。

想了解更多有關「品牌背後」倡議運動及十大公司的評分,請瀏覽「品牌背後」網頁:http://www.behindthebrands.org/zh-hk 或樂施會網頁:http://www.oxfam.org.hk

 

作者:曾迦慧樂施會香港項目部高級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