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贫穷现况
据政府2021年底发布的《2020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2020年香港贫穷人口高达165.3万(政策介入前),贫穷率达23.6%,数字乃历年新高,情况令人忧虑。2016年香港除税前及福利转移前的原住户坚尼系数为0.539,除税后及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仍高企0.473,两者同样创45年来新高,也是各先进国家及地区中,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
2013年政府首次设立官方贫穷线,订在住户收入中位数的50%。2020年1人和2人住户贫穷线订在4,400港元及9,500港元。官方贫穷线有助量度贫穷问题,却忽略了市民实际生活需要及开支,众多有需要的市民仍然无法得到支援。贫穷的原因复杂而环环相扣。因此乐施会除了就长者、在职、妇女、少数族裔四个面向应对贫穷问题,也进行全面宏观的政策研究,令更多人关注本港贫穷问题的全貌。
乐施会的政策倡议
协助基层家庭改善生活环境
根据运输及房屋局「㓥房」租务管制研究工作小组2021年的调查,现时全港约有100,943 间㓥房,㓥房居民超过22.6万人。我们促请政府在短期内发展不同形式的社会房屋,为仍在公屋轮候册上的基层家庭提供过渡性居所;与此同时,政府更应从规划及开发棕地入手,加快规划进度,尽快落实各项公营房屋土地规划及增加公营房屋比例。
根据乐施会2021年发表的「极端天气下的㓥房住户」研究报告,近八成受访者居于㓥房超过5年,三成半更居住8年或以上!他们所住的㓥房平均月租4,700多元,平均呎租贴近40元,比全港整体私人住宅平均呎租更贵(每呎租贵约4.5元)!
协助贫穷人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现象,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更令贫穷人士的生活更加艰难。在香港,现时政府虽然致力争取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却未有制定与贫穷人相关的具体「气候适应」目标和措施。乐施会认为,政府尽力加快兴建公营房屋的同时,亦要善用政府短期租约用地,兴建更多过渡房屋,和增拨资源协助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㓥房户,提升他们「气候适应」能力,以应对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
图辑:烈日下工作的工友心声(摄影:曹文伟/乐施会)

娣姐(化名)64岁,任职食环署外判清洁工。为免「手停口停」,娣姐宁愿天天上班工作,每月只放假一天。

酷热天气下工作,笑问娣姐有什么「装备」?她笑笑指著衣服:没有,我就用袖子抹汗!工作服既不索汗亦不透气,她一直流汗至衣服湿透。

汗流浃背是娣姐的工作日常。

娣姐所戴的防晒帽,是她自己亲手构思和制作,外层的遮雨布来自破烂了的雨伞,是她遮风挡雨的妙法;内层则是挺身的竹帽。

娣姐还想到在竹帽头围加上绳圈加高,让竹帽更透气。

娣姐每天工作只带两樽热水,她说:「我带热水出来,因为冷水太容易饮晒,热水反而可令自己慢慢饮。」
放宽短期失业援助
乐施会在2020年12月8日发表《香港贫穷报告:疫情下贫穷人口的失业情况》,估算四分三的贫穷失业人士(即月入低于全港住户入息中位数的一半)不在综援网内。乐施会促请政府:
- 进一步下调职津最低工时要求至36小时,让散工工友也合符申请门槛,并且发放双倍津贴
- 善用闲置土地,支援墟市发展
- 研究失业保险制度
订立生活开支线
乐施会一直倡议订立基本生活开支线。针对目前政府官方贫穷线的不足,乐施会参考国际做法,透过计算在职基层家庭应付基本生活的开支(如食物、房屋、其他基本生活所需及备用现金),估算出基层家庭「基本生活开支线」,以助社会各界掌握贫穷的现况之余,政府亦应参考此水平厘订各项福利金额、法定最低工资及生活工资的水平。
乐施会的支援项目
乐施会透过政策研究,了解本港贫穷现象背后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推出先导项目;并且运用研究结果,尽力为工友向相关部门争取更多工作保障。例如在妇女贫穷上,我们支援地区团体推动墟市;在少数族裔贫穷上,我们与大学学者和幼稚园合作,为非华语学童研发中文二语教学课程,帮助他们从小提升竞争力。在疫情影响被迫停课期间,我们为非华语家长开设whatsapp群组、互动解答家长查询,推出网上中文学习游戏和故事,让非华语幼童仍能在家中持续学习;为在职贫穷家庭,提供餸菜包、教授营养知识等等。我们透过先导项目的经验,试验有效的扶贫方法,推动倡议和公众教育,争取政府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以整全政策解决贫穷问题。
「悭得有营 2.0 - 社区流动营养诊所」计划
新冠肺炎疫情令香港整体经济受挫,基层家庭首当其冲。疫情严峻期间,贫穷住户持续停工及失业,只可节衣缩食减轻经济负担,长远影响基层学童的营养摄取及健康成长。乐施会在2020至2022年间推出「悭得有营餸基层」计划,两年内为700户有儿童的基层㓥房家庭和独居长者,提供持续半年,并切合营养需求的食物援助。
及后,乐施会将进一步聚焦关注基层儿童的营养状况,与家长同行,协助他们长远掌握营养知识。我们发现基层家长的营养知识普遍薄弱,令他们的小孩较易有偏食习惯。体重失衡,营养不足,他们未必需要挨饿,身体却并不健康。

一对一营养师咨询
+ 家长健康饮食支援小组
+ 儿童健康饮食自我管理小组
一年过去,家长都学懂如何为子女准备健康饮食、亦对照顾子女膳食重拾信心。超过七成小朋友的营养摄取量有明显改善,过半小朋友减少便秘和偏食。
改善㓥房户的生活空间
㓥房空间狭窄,不但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甚至会增加基层家庭的心理压力。乐施会联同合作伙伴推行支援㓥房户的项目。
项目除包括小型家居改善工程,以协助基层家庭改善生活空间外,亦为㓥房户的家长成立互助小组以及举办认识社区的活动,让他们扩阔人际网络,提升生活技能。此外,很多基层家庭的儿童很多时在学习英语上都遇到困难,合作伙伴为㓥房户的孩子举办的英文班,协助学童改善英语能力,以及扩阔社交圈子。我们更安排家长就㓥房议题与立法会议员对话,希望藉对话提升市民及政府对香港房屋议题的关注。
阿燕跟丈夫及11岁的儿子住在大埔区一个不足一百平方呎的㓥房,单是租金连水电费已超过家庭每月支出的一半。除睡房和洗手间外,㓥房只有一条窄窄的通道。这通道只能勉强摆放一张小餐桌,其他的杂物只能放在餐桌下。
乐施会联同合作伙伴帮助小燕的㓥房加装杂物架,又添置书柜及把原本放在雪柜上的电视安装在墙上,小燕一家的生活空间因此得到明显改善,儿子也很喜欢参加支援中心的英文班和活动。
化关心为行动
「贫穷说」系列声音故事
贫穷有话说,你愿意听吗?每年10月17日是「国际灭贫日」,乐施会希望借着这别具意义的日子,唤起公众对贫穷的关注,加入扶贫的行列。贫穷问题复杂而多样,2021年的国际灭贫日,乐施会与「StoryTeller说故事」合作,制作「贫穷说」系列声音故事,鼓励公众以新的视角了解贫穷,共建「无穷世界」。 「贫穷说」声音故事及专题网页
#贫穷说 ep1:【清洁工人】
(声音演绎:林家谦)
贫穷说,我不只是饿,也不只是无钱。
贫穷说,我很热,在极端天气下,我比其他人更热。我每天挨著中暑的不适,手停口停,却未能享有适当的劳工保障。
一起随著唱作音乐人林家谦的声音,感受贫穷的「温度」,体会隐藏在大城市中的酷热日常 。
「公平咩」倡议及公众教育活动
2018年,乐施会发表《香港不平等报告》,同时展开「公平咩」倡议及公众教育活动,创造了名字叫「公平咩」的一头羊角色,她代入市民身分,引领公众认识及思考「不公平」的负面影响。我们希望透过一系列网上创作及活动,提高公众对「不平等」体制的了解;再邀请大家加入乐施会行列,积极回应及抵抗,不让贫富差距及其他不公平政策持续恶化。
「公平咩」走入社区了解本港贫富差距






乐施会邀请杨文蔚参与「公平咩」倡议及公众教育活动,和我们一起走上唐六楼的㓥房探访爱运动的杰仔。
「公平所指的,不是每一个人做甚么都得到一样的报酬,但我希望每个人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香港女子跳高代表杨文蔚
「召唤!扶贫Grant注组」——乐施会社创扶贫资助及培训计划

乐施会欢迎一众关注贫穷的有心团队,提出创意扶贫方案,合力改善社会大小角落的贫穷问题、为弱势社群充权!我们会支援具潜力的团队在一年内实践扶贫方案。
乐施会政策研究及倡议(节录)
2022年4月 | 阳性结果网上申报程序繁复 雇佣修订条例未通过 基层工友难获应得病假津贴 |
---|---|
2021年11月 | 乐施会回应《2020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 |
2021年11月 | 「极端天气下的㓥房住户」研究报告 |
2021年9月 | 香港户外清洁工在酷热天气下的工作状况研究 |
2021年8月 | 乐施会就 2021/22 年度施政报告的建议 |
2021年4月 | 市民对财政预算案满意度民意调查 |
2021年2月 | 乐施会回应2020-21年度财政预算案︰政府推卸责任 无助失业人士走出困局 |
2020年12月 | 疫情下贫穷人口的失业情况 |
2020年3月 | 基层市民在疫情下的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
2018年12月 | 香港生活工资研究 |
2018年10月 | 香港不平等报告 |
2017年3月 | 香港贫穷问题的民意调查 |
2016年10月 | 香港贫穷状况报告 2011至2015 |
2015年10月 | 乐施会就推动取消强积金抵消遣散费和长期服务金安排的建议 |
2014年6月 | 基本生活开支与贫穷线研究 |
2011年8月 | 食物通胀下贫穷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