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看懂、看不懂》攝影展,謝至德作品。
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現況
據《2016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2016 年政策介入後南亞裔有兒童住戶的貧窮率(29.1%)仍顯然高於同期全港有兒童住戶(15.3%),前者為後者的近兩倍半,反映不少少數族裔人士生活於貧窮之中。
就讀於香港主流學校的非華語生人數有不斷增長的趨勢,非華語生的學習進度跟不上華語生的問題更為明顯。而南亞裔的小朋友往往因中文語言水平的限制,長大後迫於從事「3D jobs」的工作:Dirty, Dangerous, Demeaning(骯髒、危險、低下)工作,收入不足,令他們容易陷入跨代貧窮的問題。
樂施會的政策倡議
要協助他們脫貧,最迫切的方法是讓他們學好中文。樂施會就如何協助非華語生學習中文,及政府相關政策進行一系列研究。
樂施會建議政府應參照現時對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師專業發展安排,設立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三層課程」;為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基礎、高級及專題課程,並訂下培訓目標;要求有取錄非華語生的學校,安排一定百分比的教師接受相關培訓,為非華語生學習中文提供適切支援。樂施會並就少數族裔面對的挑戰,推行公眾教育工作,讓少數族裔的需要被看見。
樂施會的支援項目
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 (2020 – 2023)
我同中文做朋友
成長道路任我走
樂施會與香港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自2015年起,共同展開「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以創新及有效的方法,讓包括南亞裔等不同族裔的非華語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打好根基,學好中文。
在2020年,計劃成為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1項目,並得到伍絜宜慈善基金及利希慎基金的支持,為項目提供啟動資金,兩年間共涵蓋74間有錄取非華語學生的幼稚園,佔全港類同幼稚園約五分之一。除了全港首創的動態增潤課學習模式,還加強了教師專業培訓,以及為非華語家長提供幼小銜接的支援,主要內容包括:
• 課程:為非華語幼兒提供動態中文增潤班 (以中文二語習得理論為基礎,切合非華語幼兒語文能力的發展特點及進程);
• 教材:發展一套專門為非華語幼兒而設,適用於全港幼稚園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多元教材,包括:自編繪本、原創兒歌、部件識字;
• 教學法:利用分組活動時間,以小組及個人模式為非華語幼兒提供中文增潤學習,以生動及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讓幼兒通過唱遊愉快學習;
• 教師專業培訓:採用train-the-trainer 模式,栽培具備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知識和策略的專業導師,同時為教師提供跨校交流機會,讓老師通過實踐掌握中文二語教學技巧;
• 建立學習社群:設立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與教網上平台,建立學習社群;透過每年舉行的工作坊、協作教學、教學交流,分享知識和傳授經驗;
• 家長支援:為非華語家長舉辦一系列升小講座,到校協助家長填寫小一入學申請表;向家長提供有關升小一資訊短片及新增對非華語學生支援的小學概覽。同時設立了家長支援熱線及即時通訊,全方位支援家長。
此「按效益付費」項目已支援逾1,200名非華語學生及170名教師,獲計劃支援的非華語學生,在中文字發音、聆聽及理解都有明顯進步。相關教學資源已上載到計劃的網上資源平台,免費讓公眾下載,期望使更多非華語學生受惠。
計劃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2021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頒發「卓越社會服務獎」,以表揚我們的計劃達致卓越實踐。專業評審團來自社福界、慈善基金會、大學及商界的社會賢達。此屆共96個計劃參選,最終有10個計劃獲獎。
1 「按效益付費」又稱「社會效益債券」,是一種公私營合作模式。項目先由投資者出資,在指定期限內達到預期的社會成效後,並由獨立評核者核證,政府便會向投資者支付項目已付費用,按表現加上財務回報。這種模式借助投資者分擔風險,更有效地利用公帑。而投資者的角色不止是做慈善,更是持份者,在過程中為我們提供建議,出謀劃策,使計劃在執行上能不斷完善。
學好中文 融入社會
「在香港住,在香港工作,我們必須學中文。」
-Khan Usra
「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參加學員母親,孩子中文的進步讓她感到自豪。
巴基斯坦裔的Khan Usra有兩名子女在其中一間推行「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的幼稚園讀書,她說:「在香港住,在香港工作,我們必須學中文。」
Usra一家以香港為家,她選擇送兩名子女到一間中文幼兒園讀書,好讓他們可以從小開始學習中文。她說:「老師說,這計劃能讓我的兩名孩子好好學中文。」
先導計劃進行了兩年,成果非常顯著。不少家長、老師及校長均反映非華語幼兒的中文進步了不少,更有幼兒在升讀小學後,在中文考試中獲得第一名,令人鼓舞。
我們促請教育局在幼稚園階段推行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並給予所有收錄少數族裔學生的幼稚園提供足夠的資源及支援,更建議聘用一定比例接受過適當訓練的教師,從而更有效支援少數族裔幼童學習中文。
多行一步的就業支援服務
參加了「非華語早期教育學與教基礎證書」課程的非華語族裔學員,除了對幼兒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機會於實習中實踐所學。
了解更多及報名
有礙於中文水平的限制,低收入和少數族裔的青年往往無法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並難以脫貧。同時,非華語學生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但許多幼兒園卻沒有聘請非華語助教,或教師們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相關培訓。
鑑於這些差距,樂施會在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和嘉里集團的支持下,推出了「非華語早期教育學與教基礎證書」課程計劃,協助少數族裔青年探索幼兒教育的職業道路,並同時令少數族裔兒童在學校得到更好的支持。計劃更獲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頒發「社會資本動力標誌獎」,對計劃予以肯定!
課程總時長為 80 小時理論課(涵蓋幼兒教育基礎、課堂管理和與家長溝通技巧等主題),和32 小時到校實習。完成課程後,學員可獲得一對一的職業配對服務,協助他們投身職場。
「南亞婦女就業能力建設計劃」:活用多媒體打破隔閡
「參加計劃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有機會從事創意工作!現在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新的想像。」
透過「南亞婦女就業能力建設計劃」讓南亞婦女跨越「數碼鴻溝」,更賦權少數族裔婦女發揮不同能力。
若與香港本地婦女相比,南亞裔婦女的勞動參與率較低。語言障礙和缺乏學習機會令她們只能從事低薪工作。此外,縱使南亞裔婦女想進修,香港也甚少找到能迎合她們需要的課程。好像以少數族裔婦女為本,以非廣東話教授的技術課程,在香港可說是絕無僅有。
樂施會看到這個需要,就與夥伴「天主教香港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和社企「陸續出版」(Under Production) 合作,為有志於投身創意產業的南亞裔婦女,開辦有關平面設計、影視製作、攝影和創意工作的課程,讓她們能掌握相關技能,裝備好自己投身這個行業。創意產業其中一個特色,是在語言應用上的要求相對於其他行業為低,而且創意產業的發展,最重要是能吸納不同的文化內涵及點子,頗適合不同族裔的人士參與。
《看懂、看不懂》──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生活攝影展
《看懂、看不懂》──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生活攝影展,由樂施會和謝至德在2014年合辦,讓參觀者了解少數族裔朋友學習中文時遇到的困難。
樂施會的政策研究及倡議(節錄)
了解更多本地貧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