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Oxfamily05 MAR 2022
平常的麵包,付託著心意的麵包店(Chi Only)
Saul Chan
Saul likes talking, therefore he chose teaching. After serving youth at-risk for a while, he found that listen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alking and he is learning hard to listen now. Saul is major in sociology and history and he loves pursuing knowledge. He joined Oxfam in 2014. He loves hiking and running. He is a senior programme officer responsible for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Macau.
每天一早起來,梳洗換衫化妝落街趕巴士……還有,要去買個麵包做早餐。這是我們打工仔的寫照嗎?
不少打工仔的生活日常,都離不開一個有麵包的早晨。吃麵包看似平常,但一袋磅包背後卻可以乘載滿滿心意。屹立澳門超過六十年的馬鴻記餅家,正是把他們對社會的關懷,託付在一袋一袋的麵包上。
樂善好施可說是馬鴻記餅家的傳統。現時店舖負責人、也是店家第三代的馬文俊 (Kevin),其父親早在九十年代,已與朋友成立慈善會,定期為內地山區兒童捐款助學;自澳門特區政府於2008年第一期推出現金分享,Kevin的父母也會固定把這封「大利是」捐到慈善會,他們一家人也熱心於本地各種慈善活動,無論是籌款起校舍,或是對非牟利團體的支持,他們都不遺餘力。
父母的身教令Kevin對於「幫助人」這回事,看得像打工仔買個麵包作早餐一樣自然。2020年8月,Kevin將這份幫助人的心,連繫到澳門樂施會的「惜食有營贈基層」項目,每週捐出至少300份磅包。對此,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都不是需要大肆宣揚的事」。
一直十分支持慈善工作的馬家,怎樣看「企業社會責任」?Kevin認為最基本就是準時出糧,並且維持穩定生意,保障員工的收入。此外,在公司有合理盈利的情況下,不作加價:「加價可說是件十分正常、合理的事情,因為現時原材料確是貴了。但考慮到現在的社會環境(疫情),我們不太想加價。」維持價格穩定,讓街坊繼續獲得價廉物美的麵包,也讓員工準時獲得合理的收入,就是這所老澳門都熟悉的餅家,所信奉的企業社會責任。
聽Kevin分享,企業社會責任恍似只關於良好的營商之道,但他們實際上做得更多,也更細心。去年中秋,馬鴻記主動向樂施會提出,想向「惜食有營贈基層」的受助者送上月餅。而且不計成本,堅持月餅內餡必須要有一顆完整的蛋黃,也要有一個體面的包裝,以傳遞「圓滿」的祝福。甚至,他不介意自行出動貨車,將月餅送到各個社區中心,免卻樂施會的行政工作及運輸成本:「這都是爸爸教的,要不就不要送,要送就做到最好」。可見,Kevin雖然沒有說出口,但回饋社會,是他們一直堅持做、努力做好的事,他們更會在過程中切身處地從受贈者角度出發,想想他們收到物資時的感受。
作為「細細個」就知道馬鴻記的老澳門,筆者從Kevin身上看到的,是低調做實事,不論是在製作麵包上,還是在企業社會責任上。
原文刊於澳門《新生代》季刊 2022年3月號「樂施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