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動 (Chi Only)
樂施會在澳門的教育工作
澳門樂施會每年舉辦超過300場世界公民教育活動,以多元及參與式(如戲劇教育)的學習過程,讓參加者學習全球及本地貧窮議題。自2017年開始,我們開辦「樂施行動組」,每年為約100位中學同學提供培訓及持續服務社區的機會。
截至2020年12月為止,我們已舉辦1,097場教育工作坊,逾49,000人次參與,並帶領「樂施行動組」成員,服務逾2,600個本澳基層家庭(戶次)。樂施會在澳門的教育活動有以下特點:
放睇世界(Think Globally):強調世界上不同群體、地區之間的依存關係,讓人有能力從日常事件中,找到全球、本地與個人之間的連繫。
立足澳門(Act Locally):以本土及個人行動,回應全球貧窮與不公義問題。
參與或教學過程(Engaged Learning Process):善用互動式或體驗式學習,引起參與者的興趣與情感,鼓勵他們獨立思考並分享想法。
參與樂施會世界公民教育活動
歡迎學校、機構及企業以團體形式報名參加
由教青局贊助部份活動經費,樂施會主辦的教育工作坊《溫室中防災》已於六月圓滿結束。我們合共舉辦了16場工作坊,超過400名學生參與。
《溫室中防災》透過戲劇教育活動,讓同學了解氣候暖化的成因,對全球貧窮問題以至對澳門的影響,同時,活動讓同學反思如何由根本做起,減少溫室效應。
想渡過一個快樂又有意義的下午?參與我們的親子工作坊,與子女一邊玩,一邊學習成為世界公民。
食物忘記了(街頭劇場版):透過參與式、賦權式的學習過程,加強參與者的體驗和感受,幫助深入反思貧窮問題和成因。
多得各位同學、老師及家長的支持,參與「樂施滅貧利是」收集大行動,把新春的歡樂,與世界不同地區的貧窮人一同分享。參與學校將獲安排互動劇場,探討不同國家地方的貧窮問題。
水平線上的氣候暖化戲劇教育工作坊:「互動劇場」是我們其中一個教育手法。同學透過「定格演出」及「思路追蹤」,以第一身角度(定格演出),去思考貧窮人的處境(思路追蹤)。
一個核心問題貫穿整個樂施貧富宴:「非洲資源豐富,但為何飢餓問題總是與非洲相伴?」我們以非洲飢餓問題為藍本,讓同學透過這個「模擬體驗」,反思貧富懸富的根本成因。
【剩食變果醬‧廚餘變酵素】親手為醜水果變身成為美味的果醬
【環保肥皂】學習用廢油製作家事肥皂
【北區深度行】走訪北區,認識北區的歷史及社區形成的故事
【水菓樂】透過種植活動認識我們日常用水量,以及全球水資源短缺的情況
【良食剩宴】以桌遊方式,讓參加者代入超市的角度,了解超市會成為剩食主要來源之一
【良食剩宴】代入不同持份者角度,思考各持份者在剩食議題上的責任及如何改變剩食情況